黄丽丽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文学作品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本文在深入分析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闡述了“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学作品 体验式教学 应用策略
文学作品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并且学习文学作品之中的行文方式,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一直以来,老师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的时候,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没有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知识内涵。而“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文学作品之中,去感受和体会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变化,从而更加真实的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对于促进初中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影响“体验式”教学应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体系性的知识,学习的时候难度更小,效率也会更高,但是如果知识过于零散,学生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就会面临较多的问题,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果老师不注重对于零散知识的整理和总结,就会无形中加大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难度,这样学生表面上似乎学会了很多知识,但是却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头脑中始终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1]。另外如果对于知识的掌握缺乏体系性,在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形成对于文学作品的宏观认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也无法展现,这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二)过于倾向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朋培养
在当前的教育机制之下,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将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学习结果之上,而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方式就是考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考试成绩被认为是学生学习质量和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如果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被评价为优秀,老师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相应的提升。但是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情况就是截然相反的。这主要是传统教育评价观念的影响所致。因此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老师绞尽脑汁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幅度缩减能力培养的时间,转而进行应试技巧教育,至于学生学习过程如何,老师并不是十分关注,只要能在考试之中取得优秀成绩,就算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观念陈旧,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实践中,要想实现优化课程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首先就应该更新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而教学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传统的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并且在教师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使教师在短时间之内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显然是不现实的[2]。老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接受和渗透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手段,才能逐步剔除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的不利影响。所以说,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比,教学理念始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二.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知识传递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体验性”
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实践中,老师一直都沿用既定的教学形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显得较为机械,并且按部就班,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按照预设的流程开展,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显得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并且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也一直处于从属性地位,在面临巨大学习压力的前提下,这些学生都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记到哪里,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受到抑制[3]。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质量,老师应该首先转变自身的教育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最终实现以学促教、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老师应该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提高教学的“体验性”,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意识,并且创造机会,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学关系,深化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归田园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多次朗读后,提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陶渊明怎样的情感?”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会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陶渊明,理解也缺少创造性。教师要进一步地引导“,陶渊明归隐山林,是因为他厌恶世俗,不愿在那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是在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诗洋溢着诗人归隐的自豪和心情的愉快。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才真正地深入理解诗的主旨,感受陶渊明在平淡田园生活中的乐趣。
(二)应用“体验式”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在教学环境的营造方面多下功夫,打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氛围。对此,老师可以积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之前灌输式的知识接受模式,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真正实现学知识、用知识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并且从中体会到一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敢于尝试,成为自己学习的掌控者,主动思考、总结和实践,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积极寻求和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最终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比如老师在讲解《纪念白求恩》这篇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老师可以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将课文之中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从人物角色的角度,更加深刻的体会文学作品的含义,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文学作品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应试技巧,是绝大多数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都离不开这几项内容。但是在这样的课堂教育形式下,即使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能力提升了,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反而会抑制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挥,使学生陷入条条框框之内,这就会给教学质量提升造成巨大阻碍。因此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在深刻认识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设立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4]。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乐园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是记忆中的现实美景,同时也可以是自己幻想的世界。通过详细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欢乐。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从而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达到了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四)應用“体验式”教学优化语文教学形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不管是全新教学形式的应用,还是课程教育体系的优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来说,有效性是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虽然运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体验式”教学手段,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之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的,即使教学过程再丰富,也只是形式上的应用,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有效性原则也是检验教学质量是否提升的有效标准。比如老师在讲解《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谈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标题,然后问学生这篇小说所说的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讨论前,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纠正、总结,得出结论:于勒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是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最后,教师找出几个精彩片段,要求学生阅读,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去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莫泊桑写作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积极优化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加深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印象,深化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另梅.论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7(8):14-15.
[2]袁彬彦.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对“体验式”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256-256.
[3]颜刚.体验与反思--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探微[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5(4):101-102.
[4]钱冰山.语文味教学法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兼及《济南的冬天》语文味常式与变式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5(5):25-30.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