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玲
【摘 要】近年来,河南稀有剧种受到了社会的多方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稀有剧种的发展现状可谓是危机和机遇并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稀有剧种重新焕发出炫目光彩,本文尝试提出了稀有剧种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的四种具体路径,以期推动新时期河南稀有剧种的持續发展。
【关键词】稀有剧种;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017-02
作为地方戏曲,河南稀有剧种承载着一方土地的文化基因,充盈着一方百姓的精神世界。在经历岁月打磨的过程中,它们以浓郁的河南味道演绎着动人的故事。百年传承,生生不息。然而,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社会,各种时尚的文化快餐让人应接不暇,古老而质朴的稀有剧种日渐被文化市场边缘化,在夹缝中求生存,步履维艰。为了让饱含文化记忆的稀有剧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积极寻求与新型文化业态的深度融合。结合河南稀有剧种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趋势,试提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稀有剧种+网络平台
在201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之后,工业、金融、教育、通信、交通、医疗、旅游等众多行业纷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产生了创意设计、文化演艺、公共文化服务、互动新媒体等全新内容,改变了文化产业传统的发展模式。随着“要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观念的提出,“互联网+戏曲”成为了推动传统戏曲发展的新方式。如诞生于河南郑州的我国首家“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APP,平台内包括京剧、豫剧、越调、曲剧、黄梅戏等23个剧种,以戏迷打擂、名家教学、大戏欣赏等亮点栏目,以及戏曲专场直播、资讯、演出票务等优质服务,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追捧。
2017年11月“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活动,戏缘APP全程同步直播,有些剧目演出不到一半,线上观看人数就已突破十万。2018年初“首届戏曲稀有剧种贺新春互联网公益晚会”,以戏缘APP为直播主渠道,带动戏曲广播联盟、快手、斗鱼、喜马拉雅FM等30家直播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了晚会的台前幕后,而且仅戏缘APP这一家平台就吸引了三十多万观众。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认识了沁阳怀梆、陕州蒲剧、太康道情戏、范县四平调等河南稀有剧种,领略到了其魅力与风采。同时也说明稀有剧种有广泛的网络受众,依托互联网的新模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稀有剧种的关注和热爱。进一步建设专属于稀有剧种的APP、微信公众号、网络互动平台,既能促进河南稀有剧种的有效传播,也能拓展网络平台的承载空间。
二、稀有剧种+创意节目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已然成为了很多人的标配,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视依然是重要的家庭媒介。河南卫视的经典栏目《梨园春》,自1994年开播到现在,已经成功播出了一千多期,获得英国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的“世界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电视戏曲节目”,在中国戏曲文化传播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豫剧乃至全国戏曲的宣传、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各种综艺节目的诞生,《一鸣惊人》《叮咯咙咚呛》《伶人王中王》《中国戏曲大会》《擂响中华》等一批戏曲综艺节目也相继亮相,尝试采取明星拜师学艺、顶尖名家竞技、答题与表演结合等不同的方式,将戏曲与综艺相融合,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戏曲,以综艺为媒,将戏曲这种古老而精粹的传统文化“广而告之”。虽然这些精彩纷呈的节目主要是以京剧、越剧、川剧、豫剧、评剧、秦腔、晋剧等大剧种为核心,较少顾及稀有剧种,但也为稀有剧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依托现代化的电视、网络等媒介,筹划以河南稀有剧种为核心内容的创意节目,如经典再现、传承人专访、实景体验、独家献艺等,对河南稀有剧种进行开垦,将它们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实现稀有剧种与创意节目的完美融合,进一步展现河南稀有剧种的别样魅力。
三、稀有剧种+特色文化旅游
2014年8月,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传承文化,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意引领,跨界融合;市场运作,政府扶持”为基本原则,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确定了“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等主要任务。该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加大了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尤其成为了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纲领。2017年7月,在国家住建部颁布的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评选结果中,素有“徽黄故里,戏曲圣地”美誉的怀宁县石排镇成功入选,成为戏曲文化特色小镇。作为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土,以及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石排镇依托丰富的戏曲资源,欲将其打造成一个“现象级”戏曲创新的小镇。石排镇的成功经验,说明戏曲文化大有可为。
河南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31个稀有剧种,在脸谱、服饰、造型、唱腔、音乐、表演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稀有剧种作为文化名片,与当地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势必给游客带来新视听、新体验,促进稀有剧种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四、稀有剧种+动漫
动漫产业是我国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也是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在河南省“2018年度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拟扶持新型文化业态项目”中,《动漫舞台剧<欢乐喜剧偶偶派>》等与动漫有关的项目得到了高度重视与扶持。河南省正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紧抓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机遇。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尤其是“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火热开展,河南省的戏曲动漫也有了新的发展契机。豫剧《花木兰》《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七品芝麻官》《花打朝》《大登殿》,曲剧《卷席筒》《借簪子》《李豁子离婚》,越调《收姜维》等剧目中的经典片段,都被改编为动漫短片。这种将传统戏曲与时尚动漫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被低龄化的人群所接受和喜爱,为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遗憾的是,当前的戏曲动漫作品尚未有河南稀有剧种的身影。
河南稀有剧种资源丰富,怀梆《大破天门》、道情戏《张廷秀私访》、宛梆《潼台关》、四平调《小包公》、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蒲剧《孙安动本》等优秀剧目久演不衰。将稀有剧种的经典剧目改编成动漫短片,剧中的经典人物造型、脸谱和服饰等元素设计成戏曲漫画,角色原型配以独特唱腔编制为创意广告,都可以实现稀有剧种与动漫的融合。另外,也可以制作以具体实物存在的稀有剧种动漫衍生品,如稀有剧种动漫脸谱、服饰、玩偶、书签等,以消费品的形式对稀有剧种进行推广。甚至可以将经典剧目的场景、人物角色、脸谱等以动漫的形式制作成手机和电脑壁纸、节日贺卡等,借助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实现更多元化的传播。
五、结语
河南稀有剧种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韵味在戏曲园地中展现着历久弥新的风采。它们以典型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唱腔、多样化的表演形式,为广博的中原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虽然目前已有31个稀有剧种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专项资金扶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存状况,但稀有剧种要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远大的前景,就必须改变“等靠要”的传统思维模式,转而对自身狠下功夫,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建立符合艺术生产规律的运行机制,切实增强艺术创造性和市场竞争力。前进的路很艰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与新型文化业态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稀有剧种必将走出困境,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田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5).
[2]王肖芳.“互联网+”背景下新兴文化业态培育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7(9).
[3]郑顺婷.非遗视域下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福建地区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2).
[4]杨芳.市场经济下河南戏剧产业化发展探析[J].戏剧之家,2016(1).
[5]林天泉.河南稀有剧种发展浅谈[J].东方艺术,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