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发展,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
——记初三数学复习课“探索数式规律性问题”

2019-05-28 09:22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凤凰校区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个数正方形规律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凤凰校区 白 艳

规律性问题是近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题,这种题型可考查学生观察、比较、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具有综合的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较好地解答此类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这种题目往往手足无措,无法找到其内在关系.

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笔者开设了一节专题复习课“探索数式规律性问题”,以期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和帮助,并在第一次上课—评课、修改教学设计—第二次上课(不同班级)—课后反思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一、备课、教学初体验

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对简单的规律性问题的解决能做到得心应手,但遇到偏难的问题时,会束手无策,因此在初次备课时,笔者的侧重点在于较难的规律性问题,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专题:规律性问题,在中考题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初试数式规律】

呈现例题:

观察下列数的排列规律,并完成填空.

1.1,4,9,16,25,______,49,…,则第100个数是______.

2.0,3,8,15,24,…,则第2002个数是______.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提问:在解题时,你认为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解题锦囊:

编序号—找“关系”—验证.

探囊取物:

1.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作三角形数,其中1是第1个三角形数,3是第2个三角形数,6是第3个三角形数,…,以此类推,那么第9个三角形数是____,2016是第____个三角形数.

2.观察下列等式:

……

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______;

(2)a1+a2+a3+…+an=______.

3.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那么,在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第10个数 B.第11个数 C.第12个数 D.第13个数

【再探图形规律】

例题教学:如图1,自左至右,第1个图由1个正六边形、6个正方形和6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第2个图由2个正六边形、11个正方形和1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第3个图由3个正六边形、16个正方形和14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按照此规律,第n个图中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个数之和为______.

图1

解题锦囊:

编序号—找“关系”—验证.

探囊取物:

如图2,图(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3)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的,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叠放下去,至第7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总数应是( ).

A.25 B.66 C.91 D.120

图2

解题锦囊:

编序号—分类(累加、分区、循环)—找“关系”—验证.

【三探坐标系中的规律】

探囊取物:

1.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2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A1,点A2、A3、…在直线l上,点B1、B2、B3、…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A1OB1、△A2B1B2、△A3B2B3、…依次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都在x轴上,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nBn-1Bn的顶点Bn的横坐标为______.

2.如图4,一段抛物线:y=-x(x-2)(0≤x≤2)记为C1,它与x轴交于两点O、A1;将C1绕点A1旋转180°得到C2,交x轴于点A2;将C2绕点A2旋转180°得到C3,交x轴于点A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到C6,若点P(11,m)在第6段抛物线C6上,则m=______.

3.如图5,正△ABO的边长为2,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B在第二象限,△ABO沿x轴作无滑动的翻滚,经一次翻滚后得到△A1B1O,则翻滚3次后点B对应的点的坐标是_____,翻滚2017次后AB的中点M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

图3

图4

图5

二、评课及修改教学设计

课后,笔者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教学师傅也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在例题教学中,由于找规律题目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疲于计算和接受,自主思考较少,教师讲评较多,应当减少课堂容量,关注学生思考和互动;在练习环节,题目容量较大,计算量较大,学生无暇思考,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教师讲评又太细,应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减少题目数量.

三、二次上课,迸发教学“火花”

听取了教学师傅的建议和意见,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修改:增加课前练习部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减少例题数量,同时积极启发学生思考解题方法,主动获取解题技巧.

【小试身手】

找规律,完成下列填空:

1.1,3,5,7,______,11,13,…;

2.2,4,6,8,______,12,14,…;

3.1,3,6,10,______,21,28,…;

4.1,4,9,16,______,36,49,…;

5.1,2,4,8,______,32,64,…;

6.0,3,8,15,______,35,______,63,…;

7.2,6,12,20,______,42,56,….

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分享解题技巧.

先呈现第1~5题,学生立刻找到答案,增强了学生的解题信心.第6~7题相对难度加大,学生解题速度减慢.完成后,学生回答.

生1:我发现第6题中的每个数都比第4题中的数少1,于是它的规律是n2-1.

生3:我发现第7题中的数的规律很简单,就是n(n+1).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7道题中的数,我们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规律,那就还可以用函数思想解决这种题目啊!

生4:哦,我明白了,把这些数设为y,把n当作自变量,当我找不到规律时就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解决了!

师:接下来我们试试吧.

【初探数式规律】

观察下列等式:

……

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______;

(2)a1+a2+a3+…+an=______.

教师适当总结解题锦囊:

编序号—找“关系”—验证.

【再探图形规律】

例题教学:如图1,自左至右,第1个图由1个正六边形、6个正方形和6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第2个图由2个正六边形、11个正方形和1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第3个图由3个正六边形、16个正方形和14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按照此规律,第n个图中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个数之和为______.

学生观察、计算,教师板书:①6+6=12,②11+10=21,③16+14=30.

生1:我发现正方形的个数是6+5(n-1),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6+4(n-1),所以个数之和是12+9(n-1)=9n+3.

生2:我发现后面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9,所以规律是12+9(n-1)=9n+3.

生3:我用刚刚老师提到的函数思想试了一下,设个数和为y,函数解析式为y=kn+b,然后将(1,12)和(2,21)代入,解出解析式为y=9n+3,然后用(3,30)验证了一下,发现解析式是正确的.

师:同学们思考出了很多解题方法,有的一眼就能看出,一下子看不出来时也可以考虑利用函数思想.不过一定要记住最后一步要验证哦!

探囊取物:

如图2,图(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3)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的,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叠放下去,至第7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总数应是( ).

A.25 B.66 C.91 D.120

学生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学会先编序号,然后找关系,而不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教师让学生回答解题方法时,很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生1:我发现各数依次是1、1+5、1+5+9,即1、1+1+4=1×2+4×1、1+1+4+1+2×4=1×3+4×(1+2)、…,那么第n个数就是n+4×[1+2+…+(n-1)]=n+2n(n-1)=2n2-n.

生2:我是用函数思想解答的,我发现这几个数之间的变化符合二次函数,因此设函数解析式为y=an2+bn+c,然后分别将(1,1)、(2,6)、(3,15)代入,得到函数解析式是y=2n2-n.

师总结:所以我们以后碰到找规律题目时可以先编号,然后通过观察数之间的内在规律或用函数思想解决.

这时,一学生举手,说自己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我利用之前一道找规律题目(如图6)找到了灵感.观察,发现规律:1+3=22,1+3+5=32,1+3+5+7=42,…,则1+3+5+…+(2n-1)=n2.我观察这几个图形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发现它们正好符合这个规律,然后把主视图和左视图重复相加的部分n减去就可以了,因此这道题的规律就是2n2-n.

图6

笔者、听课的老师和全班学生无一不为之惊讶,都为其热烈鼓掌,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师:我们都学会如何解决找规律问题了,接下来,大家来试试第三种类型吧.

【三探坐标系中的规律】

如图5,正△ABO的边长为2,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B在第二象限,△ABO沿x轴作无滑动的翻滚,经一次翻滚后得到△A1B1O,则翻滚3次后点B对应的点的坐标是_____,翻滚2017次后AB的中点M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

四、二次评课

第二次的教学设计修改,得到备课组老师一致好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互动,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学到了新的技能和方法.

五、课后反思

在初中数学中,探索事物间的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是重要内容,探索和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探索和理解运算律,探索和理解具体问题中的变化规律等,这些都是初中生要掌握的知识,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本节课中,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学生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中,找规律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学生对其的熟悉度较高,但题型较多,学生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教学之初,设计几个较简单的找规律题目,学生在做题的同时,加深对找规律题的认识和理解,夯实学习基础,易于接受知识点,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2.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素材

在经历第一次课的失利后,笔者深刻反思,课堂素材较多,较繁杂,计算量大,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经过修改,课堂素材精简,在教学之初呈现较简单的找规律题目,学生在做题的同时发现解题技巧;在学生发现解题技巧后,呈现一道数式规律题,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同时,通过师生的交流和展示,学会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解决问题;接下来依次呈现两道图形探索规律题,学生解题兴趣浓厚,急于运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法解决,并在完成题目后获得成就感.

3.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小试身手环节,当学生面对较难题目时,适当指导学生观察前面几道题中数的规律,寻找数之间的内在规律,在学生展示后适当提到函数思想.共同完成两道题的解决后,有学生发现并运用了函数思想解题,这时笔者提出函数思想,并适时提醒学生这种方法的好处及与其他方法的不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在学生想到新的解题策略时,为之鼓掌,表扬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及时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

比较两次课程设计,后者较重视学生的自我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想说”,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自主掌握自己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学有所获.

教学,顾名思义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离开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就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也就失去了教学的魅力,因此教师的教学应适合学生发展,基于学生基础,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到“有话可说”.

猜你喜欢
个数正方形规律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剪正方形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剪拼正方形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