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芳
【摘要】美术课堂上有意识地打造一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形存在着的“人气”,能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精彩感动,并透射出特有的学科光芒,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一层“美”的底色。
【关键词】人气 美术课堂 思考
美术课堂上有意识地打造一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形存在着的“人气”,能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精彩感动,并透射出特有的学科光芒,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一层“美”的底色。
一、行走于“顺”“逆”之间——论“人气”的本源性
古话说:顺则昌,逆则亡。那课堂中的“人气”到底是什么?有“人气”的课堂又有何不同呢?“人气”一般情况下是指以个体自身的表现或吸引力作为基础条件,得到他人的关注,进而使这一部分被吸引的人群认同,直至产生共鸣并参与其中的一种状态。所以,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作用却很大。在我们美术课堂同样需要“人气”,我们的课堂由每一个个体构成,想拥有灵动的课堂,有生气的课堂,都离不开“人气”的作用。课堂上的“人气”则特指课堂中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程魅力作为基础,得到课堂主体学生的关注,并吸引课堂主体认同,产生共鸣进而更加热情参与课堂之中而形成的课堂上的一种有欢快愉悦、有矛盾冲突、有困惑解惑等交往体验的学习状态。
笔者认为,“人气”顺的课堂以其自身的特性,吸引课堂这一共同空间内的人的关注、认同、共鸣,从而使得“人气”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浓,师生参与课堂如同吃饭睡觉一般自然,课堂教学如同生命成长一般“自发”,进而使我们的课堂慢慢地拥有一种积极向上、志趣相投的“人气”。
虽然,我们所说的课堂“人气”既摸不到它,也看不见它,甚至想象不到它是什么样子,但我们身在其中是会感觉得到的,当然也会影响到我们。课堂不是由单个个体构成,就像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课堂中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师、课程都是一个个主体,它们又形成了“气”的状态存在着。这种气在无形中存在着,流动着,顺而激动欢快,逆而低沉寂寥,由此可见课堂上是迫切需要“人气”的。
二、偶然中的必然——议“人气”的必要性
美术课堂中为什么需要“人气”?这与目前课堂的现状以及美术的学科特质是有必然联系的。笔者选择打造美术课堂“人气”这个主题,看似偶然其实是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个必然问题。
1.课堂现状使然
放眼当下的美术课堂,存在着许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课堂“人气”这一点来看,现有的课堂与其说“正经”有余不如说魅力不足。大多数时候都由教师主宰着,学生呈现出静静听课状态,只是偶尔兴奋一下,激动一下,兴奋激动过后又回复到听讲时的可参与可不参与状态。美术教师无非就是讲讲问问画画评评老一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仅是一种师生关系,课堂顯得雷同而没有激情。美术的诞生和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依赖于外部环境,又对外部环境作出美的贡献。美术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关注点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的素材,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艺术创造欲望的学习环境等。如写生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合力布置一间音乐或美术的专用教室。因此,“人气”的美术课堂不以习惯的课堂模式为常态,它能让一成不变的课堂变得生动、激动、感动。
2.学科特质所致
美术课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学科特质决定了它的学习成效内隐于每个学习个体的行为、品性之中,没有“人气”的课堂,它终将只是“术”而非“美术”。在学校的教育生活中,每一种学习活动都对个体生命具有不容置疑的长远的影响。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将来的整个生活、工作、学习有其特殊的、个性的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气”课堂有时只是对一幅世界名画或者班级中某一同学作品的解读与探讨来发现绘画创作的意义,甚至只是对课堂中同学着装配色、材料质地的一个讨论而引发的色彩方面、肌理方面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人气”课堂能让学生觉得美术课程会帮助自己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运用美术能让自己的生活美起来,从而进一步感受体验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由此可见,美术课堂迫切需要打造“人气”,这样我们才能拥有高效的美术课堂。
三、天地人和——述人气的生发性
1.学生找到存在感,生发课堂“人气”
“人气”课堂中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物与师生之间等都有着“气”的流动,这种流动表现出高质量的回应,这种高质量的回应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一种存在感。找到了这种存在感,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兴奋并融入团队的气流,成为“人气”课堂的基础个体。所以,有时师生间默契的击掌,生与生之间作品的交流,生描绘后师一二笔的范画都是高质量回应的体现,有了这种在课堂中的高质量回应,学生获得关注的体验、获得存在感的“气流”就会在课堂中互相传染、互相感应。这种“气流”能影响周围的人,具有动力的作用;能左右别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具有迁移的作用;能渲染气氛带动情绪,具有感染作用,从而使课堂“人气”慢慢渐入佳境。反之,则对回应要求越来越低,继而不倾向于向外界表达自己,课堂“人气”越来越糟糕。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存在感,让这种存在感生发“人气”,推动、迁移、感染另一部分学生,从而使课堂充满“人气”。
2.教师“收集”膜拜感,生发课堂“人气”
“人气”课堂中教师的能力是“征服”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生发课堂“人气”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的专业特长“露一手”,既能激发学生追寻美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自主进入探究学习的实践状态。因此,“该出手时就出手”,亮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表现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是可以表现、可以创造出来的,以此维持住学生追寻美的兴趣和信心。另外,教师精妙的示范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从教师的示范中,学生在无形中能从欣赏变为模仿进而进入创作。我们或许还记得自己的学生时代,或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或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在无意识中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之后的学习、工作和对生活的追求。好的示范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膜拜感,进而使课堂“人气”十足。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教师在“人气”课堂中“收集”受人膜拜的感觉,继而生发美术课堂的“人气”。
3.课程发挥魅力感,生发课堂“人气”
“人气”美术课堂给予学生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高雅文明的生活艺术品位,对未来的发展求新、求异、求创造。美术学习也是一种文化学习,是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进行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多元的艺术领域中去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格。学生个体生命的环境不是抽象的,相反它是感性的、活生生的。正因为如此,观照“人”的发展的教育,不能把美术教学做成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到美术学习对于自身生命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在学生初始萌芽的心灵中徐徐根植一种意识,一种让美术融入学生个体生命成长之中的意识,一种让美术特质介入对现实生活思考的意识,使学生源发一种情怀,一种基于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且高于现实生活的浪漫情怀。这样,才能实现美术学科让美的事物渐渐沁润学生个体生命,让个体生命徐徐散发美的能量的课程价值与育人价值,进而生发美术课堂的“人气”。
总之,课堂的“人气”虚实相生,隐性互用,文质兼得,如果能在我们平时的美术课堂中注意打造课堂的“人气”,我们的美术课堂肯定能呈现出更加有益的氛围,这种氛围与“人气”又互为表里,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人气”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