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19-05-21 00:34黄翠清
考试周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美术活动幼儿教育

摘 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阶段,在幼儿的脑力开发教育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造力一直是教育界着重研究的一大课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开发幼儿的绘画能力之外,也应当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途径、策略予以足够重视。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的实际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教育;创造力培养

一、 前言

美术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与幼儿手、脑应用能力的发展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针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已经不仅仅侧重于开拓天赋领域,同时也致力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从而促进美术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为进一步探索美术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共通性,本文特根据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对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相关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现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做如下总结。

二、

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提供广阔的美术创造空间

幼儿阶段之所以是潜能开发的重要时期,是因为幼儿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各种行为、事物的认知均处于亟待建立的阶段,因此只要把握好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便有可能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来看,主要以好奇心旺盛、喜爱新鲜事物为主,教师在引导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便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创造更具新鲜感与吸引力的活动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兴趣倾向较为明显的幼儿,可通过利用其兴趣点作为契机,如幼儿喜爱观察动物,便可带领幼儿到草丛中观察蝴蝶、七星瓢虫等昆虫,再从引导的角度让他们根据所观察动物的特征在纸上进行绘画;对于兴趣倾向较不明显的幼儿,则可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调动他们的兴趣,如讲述蝴蝶是由蛹变成的历程,充分激发孩子对昆虫的兴趣后,再引导他们对动物进行观察。

在上述美术活动过程中,为进一步激发幼儿创造力,还可在绘画基础上另外加入手工、泥工、沙画、陶艺等美术形式,为幼儿的创造力体现渠道开辟更大的空间。例如,在观察并临摹昆虫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为每个幼儿发放一个七星瓢虫型的未上色陶瓷,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昆虫的想象进行上色,且上色过程中可不拘泥于七星瓢虫的原有色彩,而是根据幼儿的想象力进行创造,从而达到激发创造能力的效果。通过上述途径开展美术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幼儿构建起完整的美术素质框架,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更大的创造力发挥空间,在遵循幼儿天性发展的客观规律上达到了双重的培养效果。

三、

设计丰富的美术活动环节,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美术活动环节的设计是决定能否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一大因素,也只有从根源上引起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才能够真正达到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意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能够引起其兴趣的较直接的方法有游戏、讲故事、看动画片等等,因此在美术活动的环节设计上,也可将此类方法作为切入点,使美术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活动设计上,一方面,需要与“美术”这一核心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则要融入关于“创造”的概念,兼并趣味、创新与美术三个因素。

例如,可通过开展以“小小服装设计师”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来综合上述三个概念。活动即通过设定关于服装类型的主题,如衬衫、裙子等,再让幼儿根据所设定的主题进行自主绘画创作,创作中可结合自身对于服装的各种趣味性想象的因素,如荷叶做成的裙子、报纸做成的衬衫等,跳出传统认知中“服装都是用面料做成”的框架,给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更大的发挥空间。此外,除了纸面的绘画外,还可通过提供更多富有趣味性的美术创作材料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创造的兴趣。如,较为新鲜的印章画、棉签画、拓印画等创作形式也属于美术活动的范畴,教师可向幼儿提供印章、棉签、水果等材料,让幼儿可选择的美术创作形式更为丰富多面,从而由更为全面的角度理解美术创作的意义。通过此类方法,能够帮助幼儿更清晰地认识到,艺术创作并不是形式单一的,创造力也是没有边际的,对于深化幼儿对于美术、创造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四、

在活动中提高实践操作频率,提升幼儿创新水平

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手脑并用的操作实践,所谓“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即创造离不开动手。因此,除了口头层面的引导与灌输之外,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空间,使幼儿在潜移默化间得到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提升。实践操作可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这一形式,可通过延伸出折纸、剪纸、贴画等美术表现形式,来构建培育幼儿创新水平的摇篮。

例如,可通过举办折纸比赛的形式,来观察幼儿在同样条件下如何利用自身独特的思维来赋予作品更大的想象空间。由教师向幼儿发放色彩不一、形状相同的纸张,让幼儿根据自身喜好或作品构思来选择纸张颜色,再结合想象,将纸张折叠成某一物体形象,最后以投票形式选出最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并予以嘉奖。纸张色彩的选择主要是以尽可能贴近幼儿心理特点为立意,如幼儿可能认为飞机是蓝色的,因为更贴近蓝天;小船是绿色的,因为更贴近湖水。提供色彩更丰富的美术材料,能够更好地遵循幼儿想象力的特点,有助于幼儿在美术实践操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创造力,达到更深层的开发效果。

五、 小结

综上所述,可知美术在幼儿阶段的主要教育意义在于启蒙,而要实现启蒙价值的最大化发挥,还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创造力培养融入教育活动当中。同时,在引导幼儿从创造性角度加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针对幼儿创意思维的培养,从根源上拓宽幼儿的创造新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徐穗青.探析美术活动与幼儿创造力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8(5):159-160.

[2]刘令丹.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分析[J].文理导航,2018(9):230.

[3]李月英.试析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7(12):258-259.

[4]吳玉虹.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67-68.

[5]张雪钰.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之我见[J].情感读本,2017(2):2.

作者简介:

黄翠清,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美术活动幼儿教育
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