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历史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以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历史素养培养的方向,明确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历史素养,以此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养;新课改;培养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文明程度也在随之革新,此时为了更好面对持续优化的社会环境,社会各界越发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历史学科为例,其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吸引学生认识更多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他们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课堂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因此属于教育工作的重点。下面对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 设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提出,不但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快记忆所学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由此可知,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合理引用思维导图展现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完善历史知识体系,促使他们在自主操作中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优化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而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时,可以在本堂课结束后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原始农耕生活”一词,让班级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构建完善的思维导图。一开始学生虽然明白思维导图的含义,但实践应用起来发现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如从“原是农耕生活”一词想到了“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又可以从“河姆渡遗址”想到其开始的时间、地址等。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和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设计阶段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并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在了解初中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科学而完善的教学任务,并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通过在课堂中提出针对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探索,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而在课下,教师可以选择班会、自习课等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再现”。以第一单元“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应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有关视频,促使学生在整合自己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以“秦统一”为核心设计故事“流程”,而后将其完整表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对初中生而言,不仅能调动他们自主参与和学习的热情,还能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认识和理解“秦统一中国”在历史变迁中占据的地位,进而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生活中历史知识的应用
學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获取优异成绩,而是为了更好解决现实问题。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历史知识不但包含了不同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在形象,而且记录了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以孔子为例,他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不仅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还对国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如今,人们只要说到“仁义礼智信”就会想起孔子,这样鲜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时产生新的观点,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判断意识和能力。因为初中生的年龄过小,且思考方式不够成熟,很容易在研究问题时添加个人看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歧义,最终难以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为了保障初中生可以在历史教学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结合现实案例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探索。以当前各界密切关注的两岸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引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有关视频,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影响下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国家”的意义。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沟通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进而优化自身的历史素养,并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以此在教师指导下,明确认识到历史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此对历史学科有更深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秀菇.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考试周刊,2017(67):125-125.
[2]王泉水.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以爱国主义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3).
作者简介:
秦玉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