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明 莫均
摘 要:课堂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是学生表述自己思想的舞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离不开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而“学”又必须在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里才能实现。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懂得在课堂上如何通过层层提问来活跃课堂氛围、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实现课堂高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学习效率;立德树人;数学素养
一、 目前数学课堂提问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有问有答,实际上提问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潜能挖掘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语言不精练,缺乏实际意义
课堂教学中老师口头禅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懂了吗?”“是不是?”……对了解学生本堂课知识的掌握起不了什么作用,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实则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机械应对而已,教学实效不高,久而久之,学生感觉既枯燥又乏味,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效果特差。
(二) 提问笼统,找不到答问方向
有的老师提问,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临时脱口而出,仓促的问题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产生歧义,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和尊重个体差异”。然而有的老师只关注几个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堂课上总是那几个学生主动,把手举得很高,每堂课基本都让这几个学生回答,使得其他学生更加懒散,心想反正回答问题都是那几个人的事,就不用动脑筋去思考。或者老师为了考察学困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专挑一些大部分同学都懂的问题来回答,站起来一个又一个学生都回答不了,而其他同学就在看热闹,不仅打击了学困生的信心,也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
二、 结合目前教学,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
以《新课标》为准绳,教育教学规律为原则,综合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建立数学模型,达到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
(一) 创设课堂提问氛围
1. 面向全体学生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因此,设计课堂提问,对学生个体、知识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机会,不应成为少数几个学优生的“专利”,教师应该心中有学困生,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做到学困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等生代劳,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教师要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提问方式,变化提问角度,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 准确把握学生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而要根据问题难易程度留给学生考虑时间。这样,学生应答兴趣就会加大,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3. 提问的语言艺术
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数学语言的特点,准确而精炼,严谨而简洁。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语言,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既要准确精练,又要不能含糊不清;教学中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既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又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敢答,爱答;敢思考,爱思考。
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快乐的民主氛围,以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鼓励学生去发展,去创新,提倡问题的答案不拘泥于某一结论,帮助学生寻求创新的答案、创新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二) 设置问题要适度,有针对性
根据初中生思维特征、数学水平,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把培养学生的思维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认真研读教材,要“备学生”,又要精心设计问题,严格控制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这样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学生快速地组织思维,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1. 新知课,提问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所收获。
2. 习题课,提问要以巩固所学知识为主,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复习课,提问要以构建知识网络为主,勾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查漏补缺,能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把握提问时机,优化提问形式
针对数学课堂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课堂提问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1.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产生一种好奇之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迫切想要解答,形成想学乐学的心态。
2. 小组合作、探究,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相互探讨和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研究、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3. 知识拓展,发散思维,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式训练、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他们的思維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结合生活实际,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设计提问内容应注意到问题的趣味性。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教学时,教师才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情入手,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快乐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手段。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欧明,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塘坝初级中学校;莫均,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大佛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