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为前提、在数学简洁性、抽象性、概括性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合理的与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相结合,迎合数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衔接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以一年级教学为例,展现思维导图的意义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东尼·博赞最初提出思维导图的研究,韩国、美国也相繼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方面。在中国,曲智男、胡雅茹对思维导图进行深入的研究,在2015~2018年期间近160篇相关期刊和硕士论文的发表更显示了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 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可知,低段学生对图像、色彩有非常高的兴趣,并且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开始能够应用语言或者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经历的事,而思维导图的图像、色彩、简洁性正好符合学生的兴趣,绘画的形式也满足学生的爱好,通过观察课堂学生参与度、课下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和不舍得擦掉老师黑板上的图示,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喜爱,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关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的记忆
根据知识可视化理论,即知识图示化,思维导图有效地将小学低段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具体化,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清晰的理解各个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心理学也指出,儿童对图画语言记忆迅速以及深刻,通过对是否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的实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思维导图特别感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去观察研究并去记忆。思维导图的简洁直观性为学生有效记忆提供条件。
(三)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组织建构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低段北师版教材进行分析,知识点比较零散,没有明确指出授课内容,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而言,零散的知识使他们不能对旧知与新知产生联系。思维导图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性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供了学习方法,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旧知与新知相结合,进行区别、联系和建构。在教师引导绘图训练后,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绘图,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为以后自主总结归纳知识提供基础。
(四) 推动发散思维的发展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教学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速度和水平,也创造着儿童最近发展区。思维导图的形式也就是大脑进行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的外部展现形式,每一个分支上都可能产生多种思维的萌芽。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多角度,多方法回答问题,可以看出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五) 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创新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有效新颖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学习的氛围与积极性也会反作用于教师,思维导图的简洁性及发散思维同样也对教师这个使用者起作用。例如:学生的学习应用思维导图,教师的教案设计、听课笔记、自我介绍等能否也用思维导图,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给学生以延伸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算法由来就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这个一位数相乘,这是不是也是乘法分配律呢?所以思维导图对于教师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也是提升,从而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二、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
(一) 以“课时”为单位的思维导图形式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组织建构能力弱,教师需要引导绘图,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图示进行绘图,低段教学由于幼小衔接的缘故,部分一年级的知识学生已经有所掌握但不懂其表达的意义,作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又对知识做了巩固。例如:在教学“5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可以以5为中心,以所有用5来表示的物体为一级分支,这样可以清楚的展示出,5根小棒、5个苹果、5颗糖果、5棵树、5个星星等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事物抽象化。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可以寻求同学、老师、家长的帮助、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来表示。
(二) 以“节点课”为单位的思维导图形式
拥有了一定的旧有知识,将旧知与新知相结合,节点课学习完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节点课和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样重要,合理的利用节点课对某段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例如:在学习完10的加减法之后,绘制以“10”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分为数字表示、写法、10以内加法、10以内减法以及应用这五个一级分支。通过同课易图形式学生所绘制的图表,可以看出学生的想法及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低段学生也同样可以很好的应用思维导图,使它成为学习的工具。
(三) 以“整理与复习”为单位的思维导图
北师大教材中整理与复习是对某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归纳,应用思维导图将单元所学内容中重点内容作以系统的整理,由于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出来这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以及其重点内容。具体形式如下:在教学完一年级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之后,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思考、归纳、拓展、想象的过程,课上,小组内先补充评选之后,小组间汇报比赛,从内容、形式、美观等方面进行PK,激发课堂活跃度,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补充。这样的训练可以为高段的学习培养单元整理的习惯,提高学生整理归纳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总结
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在小学低段更受学生的喜爱,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教育学角度,学生角度还是教师角度,应用思维导图都适合在一年级得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孟美玲.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李金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