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着教师必须满足技能性人才培养需要,新入职教师学历与实践经历客观上造成职业院校师资质量的不平衡,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构建适合本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的队伍,促进和壮大学校发展,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入职教师;教师培养
一、 选题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这使教师的培养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趋势:教师培养机构的单一,培养机制不健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2. 国外现状
对教师培养的研究,国外比我国早了30多年,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才在大多数国家广泛开展。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对入职教师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017年我校入职新教师51名,对他们的培养研究为深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供真实案例。通过对我校51名新入职教师的培养,研究何种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对新教师适应教师角色、加快专业成长有较明显的帮助,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从而对其他中职院校教师的培养有借鉴意义。
(三) 课题核心概念
1. 中职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为理念,中职教师就不能与中小学教师的要求相同,中职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 中职教师入职培养方向
以福建经贸学校为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具有丰富的专业实战经验。
3. 中职教师入职培养考核评估
以福建经贸学校为例,制订符合我校的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制度,不断激发入职教师的成长,提高专业素质,尽快适应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
二、 研究内容
(一) 中职教师培养的目标
·研究针对性培训,提高新入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专业教学水平,尽快适应职业院校教学工作。
·探究适宜的培训方式和考评标准,促进新教师不断成长。
·找寻适合和帮助中职新教师成长的培训内容、方式与适当的评价。
(二) 中职教师培养的内容(知识性、技能性、态度性)
·教师入职培养:学校简介、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等。
①学校发展史。②办公室职能(如教职工请假制度、流程等)。③教务处职能(如教职工调代课制度、流程等)。④财务处职能(如教职工报销制度、流程等)。⑤学工处职能(如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处理制度、流程等)。⑥招就处职能(如办理学生招收、推荐就业流程等)。⑦各系各部门职能(系主任、副主任职责,对应校各部门职能)。
·专业知识培养:结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技巧、专业技能等。
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技能竞赛的指导等。
·行政业务培养:各科室结合部门工作性质进行的业务能力培养。
如財务科、总务科、教务科、学生科、团委等。
·外出交流培养:市级、省级、国家级等。
如市级公开课交流、教学技能竞赛、省级骨干教师培养等。
(三) 中职教师培养方式、培养计划(研究确定方案)
知识性培养技能性培养态度性培养
培养特点内容丰富、专业理论性较强实操技能,重在熟练程度和创造力道理性强
培养要求体现逻辑性不断提高、努力做好积极主动
培养方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交流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游戏互动,拓展训练
(四) 中职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材料收集)
·参加人员情况
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的程度,学习的动机,接受培训的能力等。
·培养内容
以理论为辅,以实践为主,引进新思想、新技术(信息化培训)。
·指导人员安排
选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担当指导老师,他们的知识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
·组织安排
培养活动是由办公室、教务部门发起,培训的考核结果与其晋级有关。
·使用的辅助设备
LED显示屏、音响、话筒、投影仪、电脑、教学一体机、白板、纸、笔等(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培养内容、培养方法进行安排)。
·培养地点的选择
学校的会议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
·培养时间的安排
·培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五) 中职教师培养效果考评标准(评价方法,重点研究)
在培训效果评估中,目前比较经典的评价方法有:考夫曼五层次评估法、菲利普斯培训效果评估法、柯氏评价法,我们采用使用较为广泛的柯氏评价法,包括反映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成果评估四个层面。具体如下:
评估层方式作用与意义方法
反应层面评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教师对培养的建议和意见问卷调查法
学习层面评估↓→培养心得体会→检查教师培养后掌握的专业技能资料法,访谈法
行为层面评估↓→观察或者考核→检查教师培养后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访谈法
结果层面评估→进行综合分析→检查培养是否促进教师能力提高观察法,资料法
以上评估环节的实施方法有: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资料法:明确需要收集的资料,并列出清单。
·观察法:培养前观察收集、培养后观察收集。
·问卷调查法:培养前期需求、培养中期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培训内容及形式、培训后期的综合效果等。
(六) 中职教师培养工作改进(完善与提升)
中职教师培养工作改进是收集学校和教师从培养当中的收获以衡量培养是否有效的过程,即采用培训体系的PDCA循环,使中职教师培养工作不断完善。
P-plan:培养规划/计划,D-do:培养的组织与实施,C-check:培养评估,A-action:培养工作的改进。
·制订培养培训计划、方案;
·培养方案的组织、执行、实施;
·评估培养工作的价值,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弥补不足;
·对培养计划、内容、方式等进行反复的改进、完善。
三、 基本思路
(一) 研究思路
1.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详细解读,对国内外教师入职培养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建设出适合我校的培养培训体系,用我校2017年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研究,通过培训内容方式研究,培训过程的材料收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方法,对培养培训体系进行有益的改进,从而建立健全我校的教师培养体系。
2. 结合案例,通过对材料的搜集、调查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对应纲要和计划筛选资料、整理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执行此方案的各项措施、各种方式,使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尽快适应各个岗位的工作。
3.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计划,结合培养过程与培养的效果提出可行性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鼓励和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二)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观察法、座谈法
(三) 主要观点
如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培训来提高新教师专业素质,使其能尽快适应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究适宜的培养方式和考评标准,促进教师成长。
(四) 理论依据
1. 培训体系的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做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的工作方法,这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以我校为例,PDCA循环即不断完善入职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专业教学水平,以此提高入职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入职教师进步和成长,逐渐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 评价体系的柯氏评价法
柯氏培训评估模式,简称“4R”,结合我校实例,主要内容如下:
·Level 1 反应评估(Reaction):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
在培训结束时,向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问题主要包括:
①对讲师培训技巧的反应。②对课程内容的設计的反应。③对教材挑选及内容、质量的反应。
④对课程组织的反应。⑤是否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用到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
学员最清楚他们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学员对课程的反应是消极的,就应该分析和区分是培训课程设计的问题还是培训实施带来的问题。这一阶段的评估还未涉及培训的效果,学员是否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还不能确定。但这一阶段的评估是必要的。培训参加者的兴趣,受到的激励,对培训的关注、对任何培训项目都是重要的。同时,在对培训进行积极的回顾与评价时,学员能够更好地总结自己所学习的内容。
·Level 2 学习评估(Learning):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
确定学员在培训结束时,是否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实际上要回答一个问题:“参加者学到东西了吗?”这一阶段的评估要求通过对学员参加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知识技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是否他们学习到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培训设计中设定的培训目标进行核对。这一评估的结果也可体现出培训部门(培训老师)的工作是否是有效的。
·Level 3 行为评估(Behavior):考查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
这一阶段的评估要确定培训参加者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培训而发生的行为上的改进。可以通过对参加者进行正式的测评或非正式的方式如观察来进行。总之,要回答一个问题:“人们在工作中使用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了吗?”尽管,这一阶段的评估数据较难获得,但意义重大。只有培训参与者真正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才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开展新的培训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因这一阶段的评估只有在学员回到工作中去时才能实施,这一评估一般要求与参与者一同工作的人员参加。
·Level 4 成果评估(Result):计算培训创出的经济效益
这一阶段的评估要考查的不再是受训者的情况,而是从部门和组织的大范围内,了解因培训而带来的组织上的改变效果。既要回答“培训为学校带来了什么影响?”如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投诉减少了等等。这一阶段评估对学校的意义是重要的。
以上培训评估的四个层次,实施从易到难,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阶段一。而最有用的数据是培训对学校的影响。是否评估,评估到第几个阶段,应根据培训的重要性决定。
四、 预期价值与成果
(一)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对我校2017年新入职教师进行个人学历和行业企业背景分析,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设计整体培养方案,初步选定实施任务,拟定各任务实施的具体计划。
第二阶段:进行对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培训的跟踪调查,收集资料(听课记录、教学反馈等)。
第三阶段:分析整理,反馈调整,根据评价方法进行考核。
第四阶段:总结任务实施效果,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接受课题评估验收。
第五阶段:课题申报人负责将研究成果上报,由专家鉴定、验收结题。
(二) 预期成果
教师培养,在已有的制度基础之上,完善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我修养的提升,结合专业特点,研究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养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壮大,研究通过培养制度建立起相对应的评价标准,以此激励中职教师不断成长,为其他学校的教师培养提供借鉴。
序号名 称形式负责人
01《中职教师入职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论文庄景秀
02《中职教师入职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工作材料调查报告庄兴林、倪平、谢宗明、赵丽云、张淑艳、杨洋
03《中职教师入职培养研究》研究过程其他材料报告、课例庄兴林、倪平、谢宗明、赵丽云、张淑艳、杨洋
04《中职教师入职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报告庄景秀
五、 研究基础
(一) 主持人研究课题
2016.08:参与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2017立项课题《校企联合办学对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二) 主持人发表的CN级刊物论文
《论浮华作文的背后》发表于《文学教育》
《文言文教学应该两手抓》发表于《福建教育》
《作文评语应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发表于《福建教育》
《囚绿记探微》发表于《文学教育》
六、 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
(一) 研究课题
2016.08:参与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2017立项课题《校企联合办学对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二) CN刊物论文
《论浮华作文的背后》发表于《文学教育》
《文言文教学应该两手抓》发表于《福建教育》
《作文评语应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发表于《福建教育》
《囚绿记探微》发表于《文学教育》
七、 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前期相关成果(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
(一)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核心成员01是硕士研究生,担任校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2012年3月起负责办公室日常文稿撰写、学校简报编辑以及对外信息报送工作,连续三年被福建省职教学会评为优秀通讯员。
2015年起,作为学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小组的核心成员,主笔省示范性建设项目的申报书、规划书、任务书,并且在2016年的建设中负责“办学理念、学校治理、办学机制”三大模块的建设任务,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在我校工作期间多次获得市级、省级表彰:2010年获得泉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通讯员称号;2016年獲得泉州市经信系统优秀党员;2017年获得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8年获得泉州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二) 主要参加者
课题组核心成员02是硕士研究生、系主任、讲师、高级技师,2007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010年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6年学习交流,在校一直承担学生电工电子项目“机电一体化组装与调试和空调制冷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2014年获得省属赛一等奖,2015年获得省属赛一等奖,2016年获得省属赛三等奖,从教以来撰写多篇论文,其中《小发明——电话线小夜灯探析》《数字水印中应用融合性规则潜入算法》《浅谈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培养的关键——教具》《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析》等发表于CN刊物。2007年参加学校第三届教师课件设计暨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多次获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论文《浅谈电工电子类技术技能培养的关键》获同期论文一等奖;2017年5月参加福建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电子专业一等奖;2018年5月指导的新老师在福建省属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汽车电子项目第一名。担任系副主任期间,分管教学和学生的就业工作,对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项目教学法有丰富的经验;担任系主任至今,负责全系工作安排,在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科学指导方法。
课题组核心成员03,担任系副主任,分管教学和办公室工作,讲师,技师,2004年参加泉州市新教师说课大赛获得中职组三等奖,发表的德育论文《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获得优秀奖,2005年至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特表演项目、平面模特项目,其中泉州市十佳模特两次,计5人次,省属赛一等奖三人次,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6人次,省赛二等奖1人次,省赛三等奖4人次,国家级比赛1人次,2007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获论文三等奖,2012年参加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大赛,论文《谈面料与设计》获得三等奖。发表CN级刊物论文:《浅谈当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专业赛事实践在服装表演教学中的应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初探》等,在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方面积累了诸多方法与心得。
八、 课题组成员与分工
序号姓名职务分工具体安排
01庄景秀办公室主任方案、计划、成果案例、结题报告相关理论研究、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制订培训方案、组织培训、撰写结题报告
02庄兴林理工系主任论文、成果案例、结题报告结合理工系入职教师培养情况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03倪 平信息系副主任论文、成果案例、结题报告结合信息系入职教师培养情况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04谢宗明经管系主任调查问卷、实践报告分析调查问卷的收集、分析,结合经管系入职教师培养情况撰写论文
05赵丽云教研室副主任调查问卷、数据采集与分析调查问卷的制作(结合不同专业入职教师)、入职教师培养的典型案例收集
06张淑艳教研室副主任企业实践调研不同专业入职教师企业实践方案、考核机制、成果汇报
07杨洋招就科副科长信息收集、整合相关活动材料的收集、整合各处系对入职教师培养的材料
九、 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一) 前期工作
科学地研究制订的教师培养方案,深入分析当今中职学校特色,参考各校专业课程设置,了解地区行业发展现状,搜集相关文献,到各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完善整体计划,选定实施任务,拟定各任务实施方案。
(二) 保障机制
1. 课题成员所在学校专業多、学生多,便于开展教学听课、观摩、学习和交流;本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合同、订单培养、实训基地,便于入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研究,节省经费开支。
2. 课题核心成员在校担任要职,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交流学习,对青年教师培养有丰富的经验,各自的教学任务适度,有充裕的时间完成研究;课题组其他成员均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是专业教师,多次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熟知福建地区特色产业行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便于材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
3. 课题主持人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掌握教师详细资料和培养的第一手方案,对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给予真实有效的信息。
4. 课题成员所在学校每年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的各类培训,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有帮助。
5. 课题成员所在学校科室,可以提供电脑、专业摄像机等设备,对课题研究提供资料设备保障。
各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使得中职教师的培养模式研究将更加完善、全面。
参考文献:
[1]赵德成,梁永正.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晔,刘宏杰.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主要政策60年演变进程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
[3]杨小峻.寻求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6(4).
[4]王屹,郑小军等.中职师资定制化培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作者简介:
庄景秀,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