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排键电子琴的中国音乐化

2019-05-16 12:54刘艳彤
神州·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电子琴秧歌谱例

刘艳彤

双排键电子琴引入我国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推进双排键电子琴的广泛应用,我国各大音乐院校均开设了双排键电子琴专业,双排键电子琴中国音乐化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高继勇改编的《炎黄风情》中第六组曲《太行春秋》的《走西口》、《看秧歌》两首中国乐曲的背景、曲式结构、音乐风格、音乐情绪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演奏技能奏法的分析,更好地阐释音乐作品,让音乐感觉与技术表达能力达到统一,为拓宽双排键电子琴中国音乐化之路奠定牢固的基础。

一、双排键电子琴中国音乐化的传承与创新

双排键电子琴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完善发展,在我国音乐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现在双排键电子琴西方的曲目较多,体现中国特色的音乐较少,为了使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音乐之林得以立足,需要在双排键电子琴对民族音乐的改编及创新上下功夫,需要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付出巨大的努力,让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呈现在现代化的舞台上。同时,研究出在双排键电子琴上改编中国音乐作品的好方法,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双排键电子琴中国音乐作品而努力。

二、双排键电子琴乐曲演奏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双排键电子琴演奏的国外作品多些,演奏的国内作品少些。国外作品主要是西方与日本的居多,例如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小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巴赫的《g小调赋格》与《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在学校学生演奏的曲目大都是国外的作品,对于中国的作品知之甚少。由天津音乐学院高继勇改编的鲍元恺作品《炎黄风情》中的《看秧歌》《走西口》就已提醒了中国广大演奏者、教育者们,双排键电子琴结合中国乐曲的改编大有前途。本人认为,我们要多创作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音乐作品,多演奏中国的古典音乐作品,加快双排键电子琴中国音乐化的步伐。

三、鲍元恺《走西口》、《看秧歌》的创作背景及乐谱分析

鲍元恺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融合了各地区民歌的总体特征,把地域特征、人文背景结合在一起,以通俗的民歌旋律,向人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汉族人民的生活画卷。该作品共24首,由六大组曲组成,分别为《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和《太行春秋》,本人以《太行春秋》中《走西口》、《看秧歌》为例,对作品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手法、中国交响乐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与编创进行深入的剖析与研究。

(一)创作背景

鲍元恺的《走西口》是一首民间乐曲,描述了当时西北地区的人们迫于生存的压力,踏上了走西口这条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最朴实的民间乐曲来发泄。走西口历经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慢慢形成了现在的“走西口”歌唱文化及各种文艺表现形式。

鲍元恺的《看秧歌》是由山西民歌改编而成的中国民族管弦樂,秧歌以祁县、太谷地区闻名,被称为“祁太秧歌”或“晋中秧歌”。题材来自于丰富的生活,通过秧歌来展现人们的喜怒哀乐,抒发人们的美好愿望。

(二)《走西口》、《看秧歌》在双排键电子琴上改编的乐谱分析

通过对鲍元恺的中国交响乐作品《走西口》、《看秧歌》以实例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从总谱整理与二次缩编、乐曲配器编配、音色的后期制作及在琴上的功能开发、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这四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创作。将以往传统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上进行了全新的创编及演绎。

改编乐曲时,双排键电子琴有上键盘、下键盘、脚键盘三个部分构成,而庞大的管弦乐作品有众多个声部,在改变时就会或多或少的取舍一些。在大多数情况下上键盘负责演奏旋律声部,下键盘负责和声、副旋律,脚键盘负责低音与打击乐声部。

1.《走西口》乐谱对比分析

谱例1、谱例2为弦乐总谱与双排键三行谱的对比。主题主要以横向的复调进行为主,有小提琴一组与中提琴组轮流演奏主旋律,在相互呼应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比,不断加深听者对主旋律的印象。艺术家们为了表现自己独特的音乐构思,通常采用对比复调的写作这一重要的创作形式,里面每一种织体形式,都有着自己的表现意义。

2.《看秧歌》乐谱对比分析

谱例3.第18小节带有戏曲风格的打击乐,演奏乐器包括小堂鼓、大堂鼓、小镲、堂锣、板鼓,通过中国特有的打击乐器描绘出姐妹二人去看秧歌的欢喜之情,衬托出秧歌舞场面的喜庆气氛。

对比总谱(谱例3),我们可以看出谱例4.双排键三行谱中,不在使用圆符头而使用方块作为符头,表示需要用手掌拍击琴键,不论从视觉上还是演奏效果上都可以达到非常突出的效果。在谱例4.中,小堂鼓、小镲、板鼓由上下键盘相间演奏,铜锣和大堂鼓的音色在脚键盘演奏,演奏需要手掌或脚快速下键与离键以更好的模仿打击乐颗粒感的效果。

四、《走西口》、《看秧歌》的民族音乐表现技巧

双排键电子琴较为明显的特点体现在音色,交响性、现代化气息上,其演奏方法和技能技巧不同于声学乐器。由高继勇改编的《炎黄风情》第六组曲《太行春秋》的《走西口》、《看秧歌》印象风格明显的作品中,运用了多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风格及内涵,我们不仅需要对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同样需要对作品的音响效果的处理技巧进行研究。

(一)弦乐器组民族音乐的表现技巧

从古典音乐到现代轻音乐,大都选择弦乐器组来演奏抒情音乐的旋律,柔和、舒缓、优美、动听,是弦乐器的共同特点。例如:《走西口》B段主题,在上下键盘的对位复调手法中交错出现,层次鲜明错落有致,节奏以多个切分节奏型组合而成,上下键盘各有两个声部,在演奏此类弦乐时需尽量稳定的保持长音的同时再平稳演奏旋律声部,以慢触键为主尽量避免音头的出现,增加旋律的连贯性。仍以《走西口》为例进行分析:

作者与编者用小提琴的音色表现了一种抒情、忧郁的意境。该乐句是以小提琴的复调奏出的舒缓乐句,体现出了弦乐器在演奏中的柔和而均匀的特点。在演奏时下键要慢,手中要有控制,双手以大指做保持音保持力度的稳定,运用自然的渐强渐弱,来表现十分自然的音色。

(二)木管乐器组民族音乐的表现技巧

木管乐器能制造出一系列的快速断音,在演奏时需要掌握牢固的手指技巧,快速断音的弹奏要清楚、均匀。西方木管乐器的吹奏需气息冲击簧片,音量较轻,音色较柔,用键盘模仿起来的动作也要相对较小一些;中国木管乐器不需要气息吹过簧片,音色则较为灵巧清脆,触键时需要稍快的下键,突出笛子的音头。下面以《看秧歌》的谱例进行分析:

作者用短笛的音色表现了惬意的意境。竹笛吹奏乐器类,中空的不像单簧管没有簧片阻碍,所以声音显得清脆灵巧。明亮的音色和其丰富多彩略带幽默的音调也让短笛突出了此乐器该有的特点。气息吹出应该带有明显的音头,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对触键的控制,演奏下键要快,用离键的方式进行演奏。

(三)铜管乐器组民族音乐的表现技巧

管弦乐队中共鸣最强的一组乐器是铜管组,在双排键电子琴的模拟演奏中,处理好音头是关键问题。铜管组的乐器演奏,需气息冲破簧片发出清晰、干脆、有力的音色,那么就双排键电子琴上的演奏技巧而言,对于手指的触键要求比较高。手指触键一刹那,指尖要保持集中有力且快速的下键,鉴于乐器结构,触键不可软弱无力。

谱例7下键盘第三小节第四拍开始,编者用加了弱音器小号的音色表现了一种明快的意境。小号属于吹奏乐器类,就基本结构而言,铜管乐器是由一支长而細的管子組成,由于小号不用簧片,当空气在管中震动时,吹奏时气息由于没有簧片的阻拦,会发出较为明显的音头。在使用弱音器时,通过阻塞振动的气流可以改变乐器的音色,使得原本明亮的音色变得滑稽,而且,演奏时下键要快,指尖要绷紧。

五、以双排键为载体实现西方作曲技法和民族化和声相融合

西方音乐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逐渐传入中国,双排键电子琴专业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发展,中国音乐创作者们在进行探索与创作时,更加重视音乐作品创作技巧的全面运用。双排键电子琴在我国的发展,从萌芽走向成熟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不论是从民歌和声化,还是西洋的和声技法民族化、到双排键电子琴改编曲,双排键电子琴创作出的作品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高继勇改编的第六组曲《太行春秋》的《走西口》、《看秧歌》,就以民族音乐为根基,以“雅俗共赏、中西融汇”为创作导向,创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好作品,为中国音乐国际化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时,也实现了中西音乐风格的有机融合。

本文通过分析由鲍元恺作曲、高继勇改编的《炎黄风情》中《走西口》、《看秧歌》,充分领略了中国音乐的魅力。中国化的音乐体现着民族精神,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构成,发展双排键电子琴中国音乐化,只有扎根于我国传统的音乐土壤,才能脚踏实地的搞好国际化交流,使中国民族音乐充满活力,更好地向国际化音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珊珊:浅析鲍元恺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云瑞的艺术世界-Emus音乐社区 一流音乐家毗邻而居《网络(http://www.emus.cn/)》

[2]褚会文:鲍元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探究《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9-10

[3]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纪念阿炳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专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01:50.

[4]鲍元恺.《中国风》的理想与实践——交响音乐系列《中国风》二十年再思考[J].《电影评介》(原载美国亚洲音乐杂志 2010 年.6月)2011,59-65.

猜你喜欢
电子琴秧歌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昌黎地秧歌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电子琴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