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英语听说课上的问题情境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提升了语言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的实际获得感。
【关键词】问题情境; 英语听说教学;实际获得
【作者简介】李蕊,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英语表达的兴趣与动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是教与学的平衡点和契合点,能够使参与其中的学生有很强的实际获得感。
一、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都坚信“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最终使得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轻松、愉悦、向上的状态下融入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4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B的内容是初一年级英语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Section A所学方位介词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听说活动继续训练Where问句和介词on, in, under的用法。1c和1d的听力内容是一个丢三落四的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请妈妈把一些学习用品拿到学校给他。
导入的情境是基于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班里学生通常会忘带东西,引起共鸣。以听力对话材料(Tom让妈妈帮助他把落在家的东西带到学校)为基础,设置情境任务,以Tom的经历带学生入情境,在“如何避免忘记带东西”的讨论之后,请学生假设自己是Tom的妈妈,在学校门口,Tom的妈妈会对Tom说些什么?在为听力材料续写一个结尾的任务情境设置中,学生在对听力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的同时,对前一任务讨论的结果进行内化及产出,这一过程和谐自然,让目标语言及口语表达的能力训练有了很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
在对比两个卧室之后,学生感悟到“tidiness”的重要性,把物品归位,保持居室整洁才能容易地找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再次设置情境,假设你是这间卧室的主人,你会如何收拾它?从而引发思考,讨论,“What is the room like after you tidy it? Why do you tidy the room? How do you keep a good habit to make the room stay tidy?”在口头作文中进一步内化目标语言,使之更具有挑战性。
2.确定问题,激发学习动机。从一般疑问句“Do you often forget to bring something to school?”导入,问题设计不断深入,询问听力主旨,“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about?”以及提问学生有关文本的问题“Is Tom very clear about his things?”寻找支撑“How do you know that? ”进行评价“What do you think of him?”讨论的问题从“Do you have the same experience as Tom?”到“How do you avoid forgetting to bring them next time?”。问题随着课堂的推进和学生对听力文本的理解不断深入,回答问题所需能力层级随之不断提升。
3.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际获得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高,表达充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目标语言的使用,而且开放的问题讨论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老师的总结又很好的起到了引领和点拨的作用。从简单的物品码放位置的描述到表达如何避免忘记带东西,以及今后如何养成收纳整理的习惯,这样的问题解决和讨论过程,每个学生都会从讨论中、从同学们的汇报或展示中,收获语言能力和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三、讨论反思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发生转变。由教师“主讲”变为“主导”,学生“被动”变为“主动”,由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基于问题情境的英语教学设计,是“强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应该贯穿教学始终。在学生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对于语言本身的学习不可忽略。
实际获得感,是参与和亲历过程的一个最核心的结果。问题情境设置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能够使学生融入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语言,学习新知,并且提升实际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单香珍.“问题”情境、联想规律、记忆编码等心理规律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2).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3]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 31(1):51-55.
[4]周久桃,谢利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