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艳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真实问题情境,通过自己对事物、现象和观点的探究,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探究态度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始终贯穿在生物学教学中。
一、利用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史。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發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完成等。利用这些史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或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探究能力。
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笔者提出了探究性问题:“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吗?”并要求学生作出假设。课后,笔者让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形成探究方案,利用生物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验检验。学生利用各组记录的数据和信息——花盆与植物的重量变化,通过亲身观察、发现、探索,激发了学习热情,改变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探究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克服困难,也能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利用“旁栏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每节内容都有许多相应的旁栏思考题,这些旁栏思考题往往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更广泛的探究。其设问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多以能力为立意,是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旁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时,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只能概括性地讲解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点,而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知识往往不能细讲,好多学生都有些失望。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旁栏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书籍、报纸、杂志或者上网,把有关方面的知识罗列出来,并对知识进行筛选,再进行交流。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生物学的许多知识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食物、医疗、卫生、资源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具有一定的深度。教师如果能巧妙利用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自觉关注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学会自主学习。
如在讲解“呼吸作用”后,有的学生问:“植物会进行呼吸吗?”好多同学都笑了,但笔者没有笑话他,反而鼓励他,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接下来,笔者先讲解了“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这个知识点,然后提示他与周围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呼吸作用真的存在。几天后,笔者收到了许多学生的设计方案,经过学生们对这些设计方案的讨论,最终选出了一份大家都认可,并且操作简便的设计方案:假设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他们把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萌发种子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侧,并罩上玻璃罩,放在温暖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看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问题,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学习与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科学精神,使他们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多留心,把探究教学贯穿于教学的点滴之间,才能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