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关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9-05-15 11:02万函沈凤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药

万函 沈凤

摘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节段性,非动脉硬化的炎症性阻塞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小中血管、神经,尤其是下肢血管。病理变化为血管壁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本病呈周期性发作,可引起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目前,医学界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吸烟、免疫、感染、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基因和性激素有关。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及部分基因异常表达等组成一个相关联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但又各自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中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关因子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中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相关因子

深入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对策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中医在该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本病治愈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一、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吴海涛等观察加减清营汤对H2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NO、t-PA分泌的影响,发现加减清营汤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H2O2损伤的ECV304细胞活力和NO、t-PA分泌,认为加减清营汤对H2O2造成的ECV304细胞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刘英通过人工建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结合病理学切片结果,利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抗内皮细胞抗体的含量。结果表明,清髓愈疽丹能够有效降低抗内皮细胞抗体的含量,延缓损伤内皮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与损伤,抑制血栓的形成,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确实的疗效。

胡培良通过临床观察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升高患者一氧化氮的含量,降低内皮素含量,促进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

洪芬芳等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发现SFI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上调抗凋亡、下调凋亡蛋白表达等途径,预防ECV304细胞对H2O2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张建勇等实验显示雷公藤多苷片以1.5mg/(kg.d)剂量治疗45d能抑制CD4+升高CD4+/CD8+比值,调控免疫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TTS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片能够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Ⅰ期和Ⅱ期的血管炎症反应。

傅雷等研究加减清营汤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脂和体液免疫的影响,发现加减清营汤能降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增加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认为加减清营汤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脂和体液免疫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三、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洪芬芳等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体征变化、病理切片血栓分级、测定血小板数量、血浆血栓素B2、6-酮基-前列腺素F1α含量等指标,发现参附注射液可通过其加强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提高血管的抗血栓功能,减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其病变体征。

谢斌研究发现血小板特异性miRNA-155的表达水平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呈显著相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外周循环血中miRNA-155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正常人外周循环血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经抗凝、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外周循环血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着显著差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经抗凝、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外周循环血中活化的血小板数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

刘英研究清髓愈疽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血栓相关因子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Icam-1、Vcam-1和血清中的血栓素B2、抗内皮细胞抗体的含量,发现清髓愈疽丹能够通过有效地降低Icam-1、Vcam-1、血栓素B2、抗内皮细胞抗体的含量,抑制淋巴细胞、白细胞的浸润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阻止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

朱海林等通过实验发现白花丹参总丹参酮类化合物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患肢病变程度和范围,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范围,并能降低血清中血栓素B2、ET含量,升高6-酮-前列腺素含量。

化金鳳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鹿茸高剂量组的微血管密度在用药后均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0.05),并得出结论,鹿茸可以促进大鼠下肢缺血模型的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促进血管新生。

梁大连等研究过山蕨总黄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通过观察大鼠体征、血栓病理切片、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现过山蕨总黄酮对大鼠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有显著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阻断α受体和兴奋β受体、抗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有关。

王志江等观察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供试液,以生理盐水、阿司匹林组为对照,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流变学并进行血液分析,发现红花黄色素各剂量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积和血浆黏度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认为红花黄色素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防治作用很可能与抗血小板和降低血浆黏度有关。

从上面的研究进展可知,中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关因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不论是单味药提取物研究,还是辨证复方研究,都表明中药治疗既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又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整理挖掘明确的经典方药和名家验方,进行药物、组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揭示中药治疗本病的内在机制,必将最终提高疗效治愈本病。

参考文献:

[1]郭发先,杨树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防治机制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7).

[2]李雅倩,陈周,陈全,陈俊宗,王馨,洪芬芳,杨树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广东医学,2017,(20).

[3]王雁彬,李廷荃,化金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0).

[4]吴海涛,王敏,江励华,赵凤鸣,吴颢昕,傅雷.加减清营汤对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2).

[5]刘英.清髓愈疽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血栓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1,(7).

[6]胡培良.银杏叶提取物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清ET、NO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7).

[7]张建勇,于中丽.雷公藤多苷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5).

[8]化金凤,索炜,李廷荃.鹿茸对大鼠缺血下肢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0).

(作者单位:万函  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市卫生学校;沈凤  南昌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中药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怕喝中药的表弟
夏季泡中药别超半小时
中药保存,要区别对待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药化学
别用微波炉煎中药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趣味谜语·每行打一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