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摘 要:生活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生活的积累与实践的总结。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既可以让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积累与实践。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67-01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课内外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1 生活化教学出现的问题
1.1 重数学轻生活
现在大多数学校,数学的教学仍旧还处于“重数学轻生活”的阶段。教师过分的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教学而不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无论教师给学生讲授多少的知识,都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2 缺乏生活化的教学意识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方法使用所达到的效果。由于在学校中大数的教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所以教师要想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增强教学意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熟识的生活问题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真正的做到生活化教学。
1.3 缺乏生活情景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创设一个好的生活情景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好的情景导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在大多数学校中教师更多的去专研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花费一些时间去仔细的观察生活,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创设的生活情景比较单一、老旧,并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接受。所以教师要想更好的创设情景,采用生活化教学,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在教学中创设一些独特的生活情景,采用一些新鲜、吸引学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实例,从而更将生活中的问题更好的带入到数学教学中。
2 提高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 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生活的积累与实践的总结。只有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谛。
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塔”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如圆柱体的杯子、长方体的药盒等。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拼搭,教师深入到小组内部当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中这些图形的认识。
再如,教师在讲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真实商店。教师在课下提前准备一些小的商品,如铅笔、尺子、糖果等;再准备一些一元、五角、一角钱,在上课前五分钟将这些钱發给学生;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学生来充当消费者,让学生来消费。如用一元钱买一只铅笔,还剩五角钱;用一角钱买一块糖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钱”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算数的能力。这种实践活动教师不仅可以将生活中的商店带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体验生活,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增强生活化教学意识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然而要想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就必须把“填鸭式”的教学理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生活化教学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二年级上册“厘米与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观察学生平时都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如色彩鲜艳的糖纸、可以被折成各种形状的彩纸等。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尺子量一量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去观察学生生活中的爱好、乐趣,还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意识。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3 创设多种情景
由于每节课的内容都不同,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情景。而多种情景的创造则需要教师不断地观察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法,这种方法不仅接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导入法。由于学生刚刚入学,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但他们在生活中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利用5-10分钟,给学生播放一段与“丰收的果园”相关的动画片。充分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片的这个爱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所以采用多媒体导入法,不仅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符合新课程理念。
再如,教师在讲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三个兄弟他们的名字分别叫时、分、秒,据说有一天他们同时从家出发,但是他们走的却是有快有慢,当秒走60步时,分才走出一步,而当分走出60步时,时才走一步”。故事讲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兄弟走的最快,哪个学生走的最慢。学生会快速的回答出“秒”最快,“时”最慢。由此可以让学生懂得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钟表的了解。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生活中他们特别喜欢让父母给他们讲各种小故事,所以采用故事导入法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结语
生活是数学的来源,生活服务于数学,所以生活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二者缺一不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王芷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No.268,75.
[2] 林秀媚.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7,No.319,67-68.
[3] 丁霞.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学周刊,2018,No.36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