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军成
摘 要:教学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开启鲜活教育的阀门,让基础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新教育创新践行过程中,开放性和探究性教学具有广泛适用性,语文学科除了培养学生基本语文应用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五彩斑斓的世界,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之路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48-01
教学工作者在变革和创新教育的路上耕耘不辍,如今,我国已经开启了教育新世界的大门,只有我们积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革新教学方法,就能够克服各种难题,推动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发展阶段,但内外教育环境双层巨变,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新的诱惑。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生的特征深入探究,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语文教学,培养新时代的新人才。
1 创新课堂,开展有温度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技术,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与数学、物理学科不同,艺术性、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显著特征。语文教学技术固然重要,然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学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自身文学底蕴,始终践行灵魂在场的课堂教学,积极营造有温度、有人情愫的语文课堂氛围。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文章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问题是不少语文教师习以为常的上课模式,课堂教学缺乏起伏变化,缺乏新颖性,一个个冰冷的教学问题面前学生很难感受到语文深度魅力。本质上而言,语文学科的教学偏重于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感受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体味人生的千滋百味,借此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懂得用更细腻的感情去待人处世,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温度、有见识的新时代感知者。有温度的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让感动、快乐、愤怒、安静、悲伤、怜悯外泄于课堂活动之中。例如,朗诵《黄河颂》中“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那。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时,学生应该慷慨激昂;在学习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中“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时,学生从文本仅仅得到感性认识,教师要引领学生感知作者所选用的每一个字词、句子都在努力向读者传递一种情感,每个字词、句子都是有温度、有灵性。因此,语文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创新初中语文教学,开展有温度的教学活动。
2 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开放、探究的教学活动
开放探究性教学要结合新时代开放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将教学工作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大胆主动地去探索新世界、新现象、新问题。开放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自由探索,大胆尝试,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语文学习绝不能局限于教材,语文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语文文本是表达人生百态主要手法。因而,学习语文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探究的欲望,仔细观察生活,将生活层层剥开,从中提炼出精髓。实际教學中许多语文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是被动的迎合教师教学,这导致学生潜藏的生命热情无法被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实现深度理解,缺乏对知识的探究欲,随之产生的结果是学生缺乏对世界、对生命的探究欲。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新的观点,且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各不相同。例如,《生命的药方》教学中,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做的不是按部就班给出学生“人生的道理”,而应当引领学生一起翻开人生的这本书,鼓励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生命的药方”,将课文与每个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联结起来,这样教学才有生命力,学生才会真正学会从自我视角去探究未知的领域。
3 创新课堂教学,升华课堂提问
提问是一门艺术,巧妙提问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升华课堂提问。事实上,语文教学从教师走进教室那一刻开始,语文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不是枯燥的教材、教案、笔记、练习,教学是活的,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教师上课思路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材料。教学提问的角度以及具体内容更多反映了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倘若教师自身永远采用固化的提问形式,那么课文中提倡学生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又有何意义呢?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甚至有的问题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如果语文教师习惯性设置具有唯一答案的教学提问,那么学生很难学会独立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并没有答案,只有相对应的多种思路,通过创新提问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意识比获得标准答案更有价值。对于《愚公移山》有两种角度的理解,一种是夸赞崇敬意义上的理解;一种是贬义讽喻上的理解,通常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会提问学生读后的感受,学生也多能提出两种倾向性的理解,不少语文教师会就此结束提问,留下两种理解给学生。创新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的禁锢,提出具有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来深化学生思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要继续提出问题:“既然现在我们有了两种倾向的理解,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吗?两种答案有对错之分吗?”跳出固化的具体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有了更深的理解。
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令不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一脸茫然,使许多学生对于这门学科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逃学现象。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教师更应该紧握时代脉搏,站在创新的最前沿,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教学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日积月累,用文本最深厚的底蕴引燃学生追求生命的希望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