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综述

2019-05-14 11:05程维峰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综述体育锻炼大学生

摘 要:通过收集、查阅2008-2018年间核心期刊中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文献资料,对相关的科研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旨在全面系统的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为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锻炼 综述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14-02

近年来,国内外學者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为了对这些学术成果进行研究,本文以“大学生”“体育锻炼”为关键词,查阅2008-2018年间收录在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收集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有关的文献共16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5篇,博硕学位论文37篇。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综述。

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综述

1.1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频率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间可以把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分成习惯运动者、经常运动者、很少运动者。庞敏慧,王海清(2016)等人对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1038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占比很少,习惯运动者仅有34人,占比3.3%,经常运动的大学生为275人,占比26.5%,而大部分学生是很少运动者,人数为729人,占比70.2%。吴琼先(2015)以川渝地区6所本科院校344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有1637人(占比47.5%)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达到3次及以上,有1585人(占比46.0%)每周参与体育活动次数为1-2次,每周锻炼不到1次的大学生为224人(占比6.5%)。这些数据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频率有很大差别。

1.2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吴琼先(2015)在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中,根据选择人数的多少依次为:慢跑或散步(人数占比56.1%)、羽毛球(人数占比48.4%)、篮球(人数占比40.1%)、游泳(人数占比30.9%)、乒乓球(人数占比25.5%)、网球(人数占比22.6%)、武术(人数占比8.3%)、足球(人数占比8.3%)、跳绳(人数占比7.5%)、其它(人数占比7.0%)、排球(人数占比4.4%)。廖生波(2012)对北京市8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进行调查并排序,排在第一位的项目是跑步,第二位项目是羽毛球,第三位是篮球,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是乒乓球和体操类项目,足球项目、跳绳、体育舞蹈分别排在第六位、第七位和第八位。由此可见,跑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普遍受到大学生喜欢,这与锻炼方法简单实效、场地器材普遍、群体氛围较好有很大关系。另外,徐恒勇(2008)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有很大差异,男生普遍喜欢篮球、足球等竞争性强、对抗激烈的体育项目,女生则倾向于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等运动强度小、节奏感强的运动项目。

1.3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

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和锻炼形式方面,大学生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别。庞敏慧等人(2016)研究发现,有51.4%大学生选择在晚上参与体育锻炼,有26.1%和9.2%的大学生分别在下午和早上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形式方面,50.4%的大学生是和同学室友一起锻炼,有39.5%的大学生室独自进行体育锻炼,还有5.8%的同学是参加体育社团等群体活动。廖生波(2012)的调查数据显示,约43.8%的大学生选择下午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35.2%的大学生是在晚上进行锻炼,约有 29.4%大学生选择早上锻炼,还有有4.5%的大学生是在其它时间段参与锻炼。

2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综述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阐述,总的来说,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分为自身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2.1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分析

自身主观因素包括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态度、认知,以及主观感受等方面。李丹(2009)认为,“惰性”“没兴趣”这两项因素是影响河北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王一民(2016)对湖北382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也说明“没有锻炼兴趣”是大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占调查人数的27.2%。

心理学研究表明,价值观和认知因素对某一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廖生波(2012)研究认为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直接动力,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例如庞敏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得分大于平均分的学生更容易养成体育锻炼习惯(P<0.05)。当然,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心理认同并不等于他们在行动上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邵君等人通过调查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目的是为了健康,但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一点值得引起关注,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外部动机的效应短暂且不稳定,不但容易造成体育锻炼行为的中断,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其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密切,刘正国(2011)等人采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调查了黑龙江省891名在校大学生,他发现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越是积极,其锻炼的频率越大,每周锻炼的次数越多,锻炼行为越好,而且通过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可以有效预测其锻炼行为;周伟等人(2009)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态度之间的关系,认为大学生锻炼的态度可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锻炼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又受到阻碍因素的制约对大学生锻炼行为产生间接效应。

2.2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分析

综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知,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课余时间、体育社团组织、以及锻炼所需的场地器材等因素。徐恒勇(2008)对114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29.81%的大学生认为课程压力大,忙于考研、考证,没有时间参加锻炼,有20.9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对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有很大影响,这与王一民等人的调查结果相吻合,王一民(2016)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没有时间”和“没有场地”的大学生分别为350人(占比19%)和68人(占比3.7%)。

除了体育设施和课余时间之外,体育氛围(包含自然氛围、运动友谊、重要他人支持等)也是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张贵婷等人在《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锻炼氛围”是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外部因素,程韵枫,董宝林等人(2018)研究认为锻炼氛围既可直接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还可通过在体育运动中个人感受到的心理愉悦程度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体育社团、体育教学是大学生获得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潘秀刚,陈善平等人(2010)對192名体育社团大学生和1860名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相比,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长,锻炼强度大,锻炼频率高,锻炼坚持较好。究其原因,张戈,吴洁等人(2014)通过研究发现,体育社团组织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锻炼氛围、同伴激励、学校支持等因素的作用,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也是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力因素。这说明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社团可以结交朋友,增强友谊,更容易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3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不尽如意,部分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如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而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这一问题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赵磊等人(2018)认为可以通过体育课堂等形式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干预,在他的研究中,以HAPA理论为基础,为767名大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锻炼计划以及实施路径,干预分为意向阶段和行为阶段,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意向阶段或是行为阶段,干预后学生的锻炼行为和锻炼效果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而且行动阶段的锻炼行为和效果均高于意向阶段。张贵婷等人(2008)认为,在体育教学干预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需要,改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是促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同因素,周伟、李靖文(2017)提出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个体自身因素、人际交往因素、结构制约因素相对应的干预策略,开拓传播体育知识的途径,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主观认知水平;增加班级体育活动、倡导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创新高校运动场馆管理模式,满足的学生体育锻炼的客观需要。潘秀刚(2010)、张戈(2014)、徐恒勇(2008)等学者认为,注重高校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加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提高硬件设施的质量,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庞敏慧,王海清,等.广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791-1793.

[2] 吴琼先.川渝地区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与研

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40(02):128-132.

[3] 周伟,李靖文,周静.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干预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42(08):123-127.

[4] 廖生波.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4(01):85-87.

[5] 赵磊,陈文婧,高旭.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效果的干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652-1655.

[6] 程韵枫,董宝林.锻炼氛围、主观体验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02):177-184.

作者简介:程维峰(1970-),男,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综述体育锻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大学生之歌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