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2019-05-13 02:06吴善海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应用策略

吴善海

摘 要:信息素养培养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亟需教师积极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坚持在基于信息素养下探索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文章简要阐述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教育意义,努力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探索设计有效的教学应用策略,适应新时期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要求,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现代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必然要求。

一、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助推时代发展,培育有用人才

掌握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新时期社会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育小学生形成信息素养,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满足现代社会的用人需求。

(二)优促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目标

积极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重培养信息素养,强化学生在信息知识加工、管理、交流、评价等方面展现出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信息素养,提升生活素能

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优化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适用、服务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社会生活能力和素质。

二、促进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策略

(一)编制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优化实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精心编制合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基础信息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较差。信息课堂过于枯燥无聊,小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在小学信息教材中涉及到网络聊天工具、基础图片处理、网络引擎等方面的内容,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无法在课堂内接受大量的知识内容,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从生活与情感的角度出发,积极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快速消化理论知识,突破知识难点,从而培育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优设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为主线,课程内容偏多偏难,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标还存在距离。教师普遍认为教材偏难,一些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应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着重,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信息技术课程编制还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教育的大环境,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动机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基本上采取了传统的讲、学、考的形式,多以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学生有时能够在机房上课,但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所致,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有些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老师讲课时就表现出不耐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他们面对大量的信息知识和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时,难以产生学习兴趣。由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合理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努力汲取信息知识,进而有效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信息素養,培育实践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讲解理论知识。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且理论知识偏抽象性,他们无法快速消化知识内容,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坚持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锻炼实践能力为重。开展教学时,必须注重指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来形成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上面来。力求通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锻炼好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批判与理解、运用信息、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人文、 伦理、 道德和法制教育,遵守网络信息道德规范,进而培养起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专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将为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小学信息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要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注重强化教师的信息综合素养。通过加强教师培养工作,能使基础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在一些小学,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数量偏少,师生比例失调,部分信息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只受过简单的课程培训就上岗教学,学历偏低,专业技术水平偏低,没有接受过完整系统的信息教学培训。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学校必须加强专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广纳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同时,学校要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定期进行公开课比赛与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此外,还要积极引导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多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做好辅助教学工作,来更好地激励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三、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始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优化设计教学模式,侧重能力培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霞.注重能力培养 提高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2]王蕾.构建创客教学范式,提升信息素养——以小学信息技术画图课程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0.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