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两级管理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联动干预工作探析

2019-05-12 02:09杨丽丽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杨丽丽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校院两级联动危机管理分工不明确、上下传递信息不畅通、沟通内容有遗漏、记录信息不完整等问题,提出校院两级管理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解决途径:实施三级干预方案,校院两级分工协作;充分利用系统,校院两级管理;持续关注,联合干预;协同预防,共同干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院两级管理  心理危机联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118-03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受到激烈的竞争、多元的思维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外部因素以及生活、就业、学业、人际关系等内部因素相互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产生不少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产生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干预的重要性也随之凸现出来。近年来,党和国家陆续发布相关文件,旨在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和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创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目前,各高校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投入、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效。

一、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群体分类

(一)心理危机和危机干预的概念

“心理危机”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53年,美国心理学家开普兰提出,面对问题情景时,个人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惯常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处境,出现内心紧张、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紊乱,进入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即心理危机。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心理危机。郭兰(2001)提出,心理危机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的反应。马湘培(2003)认为,心理危机是指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当事人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

危机干预的概念最初源于林德曼和开普兰的实践工作,随着发展已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普尔(1984)认为,危机干预是用心理技术帮助和支持遭遇危机的个体或团体,使其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樊富珉(2003)认为,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困境和遭遇挫折的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以便使之战胜危机,适应生活。

综上所述,心理危机包含两个要素和一个状态。两个要素,其中一个是指客观要素,即重大事件或境遇;另一个是主观要素,即个体在自认为无能为力情况。一个状态是心理失衡的状态,即急性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功能失调。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学生遇到心理危机时,立即采取应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从失控的状态中走出来,恢复心理平衡。

(二)心理危机群体分类

章明明、饶东方(2009)根据学生遭遇的事件、身体情況、经济情况、家族病史、性格以及自身患心理疾病病情况将大学生心理危机高危群体分成六类。马喜亭、李卫华(2011)根据严重程度将危机干预对象分为三类,即具有潜在心理危机、已出现心理危机、已实施极端行为三类。谢丹(2018)根据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将心理危机群体分为环境适应型、学习压力型、人际关系型、恋爱情感型、突发事件型、就业压力型六类。

综上所述,本研究根据心理情况的严重将高职学生危机群体分为三类。

一类(轻度危机人群):危机易感性较强,学习生活暂时局部受阻或不利,无明显极端行为者。有既往病史的,曾经或正在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学习、生活、情绪心态不佳,缺乏应激资源,心理韧性和耐挫力较差。

二类(中度危机人群):处于心理疾病或应激过程中,需要监护人参与,并需要心理咨询或治疗,情绪波动或行为表现异常者。患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障碍或在康复期,人格障碍、精神疾病康复期。

三类(重度危机人群):近期出现过或存在极端心理或行为意念和计划的,影响正常学习生活,无法自控者。存在自杀、自伤、伤人或精神疾病发作等高风险状态,需要监护人参与,及时治疗和救助的。

二、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状

(一)出台相应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为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增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伤害,高职院校基本都会以分管校领导牵头成立“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并出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或《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里面包含干预组织机构以及主要职责、干预对象、干预过程等。

大多数高职院校遵循“全员参与,相互协作”的原则,分多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形成心理问题与预防联动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和任务。最常见的是分四级“校级—院/系级—班级—宿舍”,还有一些学校会将保卫处、教务处、校医院加入其中,保证在最大限度上可以起到危机预防、干预和信息采集的作用。

(二)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档案

动态的学生心理档案与学生心理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建立和完善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库,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干预。建立档案的一般步骤为:其一,准备阶段。选定合适的心理量表,对心理测评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其二,施测阶段。由学校心理中心牵头,组织统一的心理测试。其三,分析阶段。由校心理中心对心理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四,反馈阶段。对测试学生的心理情况反馈给院系。其五,约谈阶段。对结果显示有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约谈、咨询、干预。其六,储备及更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追踪更新档案。

学校在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在管理方面,有些学校用大数据驱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将教务处、就业处、学工处、校团委、财务处等部门所拥有的成绩、就业、社团活动、校园卡使用情况进行整合。在收集信息方面,人员上,增加辅导员收集日常观察中的信息;频率上,在校期间每年都进行心理测试;方式上,采用察言观色、辨声析音、行为举止观察等动态指标。以上方法呈现立体的、动态的学生情况。

(三)实施全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完全以问题导向来考虑,更注重预防导向。高职院校基本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预防能力。在教育上,立足课堂,必修课加选修课,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并结合丰富多彩第二课堂学习,系统、全面、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环境上,借助“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卫生日”等契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在软件上,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硬件设施上,学校加强投入,成立心理中心,包含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团体辅导室等,并将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常规化。在关注心理问题的少数的同时,关注心理健康的多数。

(四)逐步完善校—医—家合作

马建青等提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协作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校联动机制的建立,能够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有助于学生心理危机的预后跟踪处理。

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应将具备临床诊断能力和司法鉴定资质的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医生作为专家,提供专业指导。

(五)校院两级联动危机管理不顺畅

高职院校从2014年左右开始推行二级管理体制,由原来的系部改变为二级学院,并且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对自身管理的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工作独立性不强。

1.分工不明确。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遇到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没有执行方案而是依赖校级心理中心处理。

2.上下传递信息不畅通。一般第一时间收到学生心理危机情况的是两类人,一类是心理咨询师,一类是辅导员。不论是谁发现,如果沟通渠道没有闭环,就会出现信息单向传递。心理中心无法知道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或辅导员处理的进展情况。

3.沟通内容有遗漏。心理咨询师发现学生心理危机情况上报心理中心,心理中心反馈给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再反馈给辅导员,在沟通中基本是用电话,可能因手边没有纸笔记录或者记录不完全,导致传递信息时可能存在信息偏差,从而影响处理时提出更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4.记录信息不完整。只有辅导员处理后的汇报记录,但是没有过程记录。因为没有每一个环节都记录,导致责任不清。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解决途径

当危机发生时候,直接参与的人员都应当遵守干预原则:一是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急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二是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三是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四是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協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校院两级联动管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途径具体如下:

(一)实施三级干预方案,校院两级分工协作

分级干预是实现危机干预工作流程规范化的必备条件。根据三类学生危机群体分成三级干预方案,每级干预中校院分工明确,承担相应职责,同时相互配合。

轻度危机干预。校心理中心职责是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反馈学生危机情况。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职责是及时了解情况、与家长沟通、持续关注学生、安排班级同学和舍友进行协助,必要时签署《家长知情同意书》。

中度危机干预。校心理中心职责是进行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及时反馈学生危机情况。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职责是及时了解情况、与家长联系、持续关注学生、及时与校心理中心反映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安排班级同学和舍友进行协助,签署《家长知情同意书》。

重度危机干预。校心理中心职责是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与心理咨询、调动资源、协调各部门、协助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进行家校沟通。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职责是紧急跟进,及时了解情况,与家长联系,连同家长、医院对学生进行干预。

(二)充分利用系统,校院两级管理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不仅可以承上启下地传递信息、记录工作,还可以作为存档的依据。

分两个一般工作流程。

第一个流程:一是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心理危机,发起流程,在系统里填写学生信息(包含姓名、院系、专业、联系方式)、学生情况(描述必要的危机情况)以及处理建议。二是校心理中心负责人知晓后,赞同或补充建议。三是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知晓后,赞同或补充建议。四是辅导员知晓后,对学生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五是当危机事件处理完后,辅导员填写《危机事件处理报告》(包含处理的经过,与学生、家长的每次沟通都要做简单的记录)提交系统后,工作流程自动返回给心理咨询师、心理中心、二级心理工作站,则流程结束。

第二个流程:一是辅导员或学生发现心理危机,由辅导员发起流程,在系统里填写学生信息(包含姓名、院系、专业、联系方式)、学生情况(描述必要的危机情况)以及处理建议或已经处理的情况或请示,提交。二是二级心理工作站知晓后,赞同或补充建议,提交。三是校心理中心负责人知晓后,赞同处理,则流程结束;或者补充建议,返回给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

需要补充的是,为了确保时效性,可以电话通知流程环节中的相应负责人及时查阅;流程之外,校心理中心、二级心理工作站需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形成一致建议填写到流程中。同时,设立问题升级机制。

(三)持续关注,联合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随着病情发展和康复的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动态持续关注。利用危机干预网络系统和重点关注学生信息月报、学期报制度,不仅可以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还可以在月末、期末整理波动情况和变动趋势,根据重点学生的情况调整下学期的干预计划。在学生危机干预的过程中,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会转变干预级别,这需要与医院联合进行研判,需要家长协助配合,同时需要朋辈的力量给予重点学生关注与支持。

(四)协同预防,共同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在于预防,校院两级协同合作,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各级心理中心的职责应细分和具体化。校心理中心:一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全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技能训练。二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讲座,加强学生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三是做好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工作,更好地辨别危机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四是对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长等非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包括心理疾病的识别、谈话技术等,增加危机干预的力量。

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承办各项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从活动中提高心理综合能力;定期召开辅导员案例分析会,针对重点关注学生的情况进行汇报、讨论、形成干预方案。

心理危机干预不在于堵,而在于疏导。通过对学生危机干预现状的认识和分析,本文强调在校园两级管理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级规范管理,并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分工协作,联合持续关注重点学生,共同培养全体学生心理综合能力,讓学生危机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畅,潘俊波,刘双奇,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法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2]何海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综述[J].智慧健康,2019(3)

[3]郭兰,傅安洲,霍绍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4]马湘培.高校应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经历 SARS 反思高校心理咨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报,2003(6)

[5]王亚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5

[6]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7]章明明,饶东方.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特点及预警机制的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8]马喜亭,李卫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判与干预模型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9]谢丹.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8(2)

[10]赵芸.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联动机制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11]崔洛霞.大数据驱动下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探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12]饶芳,程术兵.学生人格档案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档案,2017(6)

[13]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14]陈燕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联动机制探索[J].南方农机,2019(6)

[15]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校—医合作”模式的研究报告——以长江大学为例[J].才智,2013(27)

[16]潘芬芬.浅谈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现状及问题[J].儿童发展研究,2016(4)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大学生自杀心理的预防:生命愿景的作用机制与教育辅导”(2017LSZ015)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