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摘 要:数学离不开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在计算方面出面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谈谈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习惯;算理;培养
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当中,计算技巧是一项基本的基础技能。在计算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能够得到训练和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可以养成他们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求知精神。但在小学生的计算学习当中,总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这些计算问题当中,如果可以发现规律,并加以归因讨论,就能够做到提前预知、尽早弥补。如此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当如何培养呢?以下是本文的分析和讨论:
一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必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在打基础的时候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最突出的原因。在学生进行审题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全面的去看待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书写问题,他们不能将数字和运算符号写的工整,很容易会看错或者是漏看。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之后,常常忽略验算环节,做完了就万事大吉。因此,学生想要获得计算能力上的提升,必须要从良好的计算习惯抓起,这是帮助他们克服计算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认真审题
在做计算题之前,认真的审题是必要步骤,也是重要前提。首先应当先看运算的步骤,看一看应当将哪一个步骤放到最前面;其实还应当抓住数据特点,找出简单的计算方法。如:100-60÷2×3和(100-60)÷2×3只有弄清了运算顺序才能计算正确。52.3×0.04+5.23×0.6 仅从表象上来看,题目当中并没有公因数可供提取,所以乘法分配律在这里是不适用的。这时我引导学生回忆“积不变”的规律,把52.3×0.04转化成5.23×0.4。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就写出简算的过程。再如:99×142与99×142+142这种题型很多同学总是分不清。在具体的课堂时间当中,我会积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99×142表示有多少个142?比100个142多还是少呢?哪个愿意用简便方法计算?”顿时,学生情绪高涨,马上就得出(100-1)×142的过程。我趁热打铁:“99×142+142是在99个142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142?此时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就能够马上给出答案:(99+1)×142
(二)平常练习严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我还会对学生的日常联系进行要求,让他们每天都坚持做几道计算题。教低年级时,每天布置4个加减法计算。今年教五年级,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4个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每个星期开展一次“我是计算小能手“的竞赛活动,评选出“最佳计算小组和先进个人”。把计算书写整洁的作业拍成照片,张贴在个性展示栏里。通过比赛加分的形式,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了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养成自觉纠错的习惯
实践证明,重视纠错,这一措施也可以帮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采用的方法是:当学生在当面批改时因为抄错或书写出错的题,第一次,第二次我会指出来,之后由学生自己找出并当面说出错的原因。有些学生刚开始时做很多次都是错的,就是没有发现自己抄错数据。这时我才指正,这样做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相信今后在抄写时会细心的。每次测试时,总是要求学生自觉检查,希望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对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再次检验,看一看,做题过程当中有没有抄错,存不存在小数点漏写的情况,对于每一个计算步骤都应当进行再次验算。
二 提高计算能力必须弄清算理,用算理驾驭算法
在教授计算能力的过程当中,不少老师都认为,计算这一知识点没有什么道理,学生需要在掌握具体的方法之后,多“练习”就可以。其实,如果不能够明确计算的道理,那么学生就很难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知识的迁移,针对复杂的应用环境也无法适应。所以我们要逐步的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理解,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再去教会他们怎么做,让学生从过程当中去体会计算技巧,总结出算法。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20+15)×2,有些学生总是出现20×2+15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结底还是不明算理。此时可以举一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当中的例子:语文课本每本的价格是20元,数学课本每本的价格是15元,买2套这样的课本要花多少钱?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找到计算的算式:20×2+15×2和(20+15)×2,针对同一道题做出两种不同的求解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再一次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和应用。
三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笔算、估算的训练
数学离不开算。计算的结果怎么样?计算的过程顺不顺利?这些都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不能掉以轻心。
(一)强化口算
就计算方式而言,口算是基础比算式发展。笔算能力的发展必须要在口算准确的基础之上,在熟悉掌握口算之后才会形成笔算能力。因此,可以说没有口算,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笔算。第一,要熟悉基本的口算,特别是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乘除法都应当烂熟于心。要求学生课前五分钟,在小组内互相抽查背的情况口决的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要求,中午就留下来读,直到背出为止。第二,对常用数据和公式进行把握,在计算的过程当中经常会运用到一些公式,这些公式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熟记,这样可以提高主体的速度。这个学期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多边形的面积。我就把常用数据、公式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课前读一读,背一背。如:0.25×2=0.5 0.25×3=0.75 0.25×4=1 0.25×6=1.5 0.25×8=2 1.25×2=2.5 1.25×4=5 1.25×6=7.5 1.25×8=10
(二)重视笔算,人人过关
笔算非常重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它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我非常重视笔算的教学。本学期学习了小数乘除法,每天要求学生练习笔算。当面批改,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采用小組内互帮互学,教师辅导等方式进行。力求人人过关。坚持下去,这样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发现学生的笔算速度和正确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引导学生估算
在进行正式的计算之前,要先预估,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的思考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检验结果的有效途径。例如:5.2×6.4=3.328,可以估算一下:5.2最接近整数5,6.4和数字6接近但又比它多,乘积应该要高于30,这样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这道题的错误。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指望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在一夜之间有所突破,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只要持之以恒必定能够获得计算能力上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文龙.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第10期).
[2]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