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
摘 要:综观现在的教材编排体系,综合性学习内容从字词句到阅读,从阅读到畅所欲言到妙笔生花,课时分配灵活,课型与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型容易混淆。这一学习内容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课时安排
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主题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概述。
一、目前的困惑与疑难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中有关主题活动的设计及策略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
1.综合性学习教材内容,课时很难把握
目前,语文教师普遍感觉到综合性学习课,包括字词句训练、拓展阅读、畅所欲言、妙笔生花等内容的课时难以把握。教参书上大多都是字词句一课时,拓展阅读一课时,初显身手、畅所欲言一课时,妙笔生花一课时,作文讲评一课时。而多数教师在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时,要么一节课整合了四课时的内容,目标定位空泛、游离;要么上成单纯的口语交际课,突破了课时限制;要么上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作文指导课的“双连体”,课时或紧或松,无法整体把握。
2.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很难把握
笔者曾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调研,从调研中发现,教师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多定位为綜合实践活动或口语交际的教学,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定位教学目标,不知道采用什么教法,教师大多迷惘。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活动过程,被眼花缭乱的花样环节牵着走,实际上根本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3.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难以把握
笔者发现,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非语文因素的介入过多,有的课根本不像语文课。从研究的范围来讲,有的课像思品课,有的像班队会课,有的像科学课。那么,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如何体现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培养、如何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化、如何体现浓浓的语文味,这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二、综合性学习的定位
笔者认为,所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整合的课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
1.突出综合性
(1)纵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包罗万象:有路、时间、眼睛、朋友、真诚、冲突、纪念日、科学精神等。“眼睛”将语文与科学、品德课程整合,“真诚”“冲突”将语文与品德课整合。这些教学内容中的非语文因素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也让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明白语文的工具性。
(2)语文素养的提升与综合能力培养的结合。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一节综合活动课上得是否有效、是否成功、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不是看教师是否准备的充分。课的设计是否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前是否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查资料;是否会搜集、处理大量的资料与信息;是否会积极、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激发创新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身重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课的特征要大于品德课和其他课的特征。那么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才能体现这些特征?语文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时,如何去创新?
在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即使是同一关注点,有的侧重知识学习,有的侧重情感倾向。因此,教师要根据个别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3.关注开放性
综合性学习更要关注开放性,要开放学习时间、开放学习空间、开放评价主体、开放思维的空白、开放师生互动的方式、开放教材的前后顺序及位置、开放课时的分配。
从教学中课时分配来看,综合性学习把双基训练、口语交际、习作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每一课时为下一课时内容的梯级提升奠定了基础,可以把字词句训练单独列为一课时,也可以把字词句训练与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学,使课时分配体现开放性,促使综合性学习的交互性、整合性、综合性更好地融合。
从教材内容来看,其安排就具有开放性:朋友、时间、生命、冲突、科学精神、珍惜、真诚、眼睛、石头等,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侧重课本内容,也可以侧重课本外的内容。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准确定位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绽放学生灵性的火花,创造出语文教学新的神话。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180。
编辑 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