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安
摘要:听说读写,此乃语文学习中的四大中心板块,而阅读更是这里面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初中语文老师的一大教学难题。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一教学重点,依据从业多年以来的经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提出一点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阅读;初中语文;教学法
众所周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离不开阅读。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而不至于瞎子摸象。所谓阅读,无非是通过一些文字语言来获取一些信息,了解作者的意图以及开发自己的思维。阅读,不仅仅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接收信息、领悟别人的意图以及更好地与别人交流。而作为初中学生,是需要具备这些能力的。此时,就需要老师开展正确的阅读教育课堂,引领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交流,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寄托的感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阅读水平得以提高。关于究竟怎样才可以使学生学会阅读、积极开展阅读、享受阅读,我也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了以下心得。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件事,只有你感兴趣你才可能把它做好。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不例外。那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根据我这么些年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经验,我发现只有当老师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精心地对待每一堂阅读课,保证每节阅读课的教学质量,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述鲁迅先生所著的《藤野先生》这一篇阅读文章时,我上课前,便准备了许多与藤野先生相关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理解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同时我也准备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的一些经历,方便学生了解大概的文章背景,我也翻阅了许多资料,找了一些鲁迅先生在日留学的趣闻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以及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另外,我认为老师不仅是要勾起学生上课时的阅读兴趣,课前课后兴趣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前,我往往会要求学生准备与阅读课文相关的事宜或者是思考相关的话题,来激发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兴趣。例如,在讲述《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之前,我要求学生就数学老师开展讨论。讨论的内容关于他们心目中的数学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可以就外貌、语言、性格进行描述。不一会儿,学生就开展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浓烈的興趣。而课后,我一般会就每天的阅读内容让他们展开联想,继续阅读作者的一些其他文章,好对作者有更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使他们对作者、对阅读的兴趣都更加浓重。
二、朗读是最好的途径,用范读、领悟来感染学生语文的学习无非就是“听说读写”这四字方针,而这四者也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有时候,朗读就是阅读的最好途径。朗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把握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若是一直用心地朗读课文,那作者的意图自然也就会领悟了,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自然也就加深了。
因此,老师需要在阅读理解课堂上适宜地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文章,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可以防止学生由于一直阅读而导致走神等问题。当然,有些时候学生可能无法拿捏朗读的情感以及朗读的方式,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旁边提点,带领学生正确地朗读文章。有时候也可以在每天上阅读课前找不同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准备教的或者已经教了的文章,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而有的很难有情感共鸣的阅读文章,老师也可以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进行感情的渲染与烘托,使学生都可以融入文章,更好地与作者沟通,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
三、自主阅读是最有效的方式,要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主学习,而阅读最有效的方式也是自主阅读。只有当学生自己成为阅读的主人,自己想去阅读,而不是阅读的奴隶,被迫去阅读,学生才会有更高效能的阅读。因此,老师在阅读课堂上要开发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做一个“引路人”去引导学生阅读,而不是做一个监督者,监管学生阅读。老师需要做的是不断地去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保持自我,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享受阅读的时光。在阅读的时候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与那些形形色色的人,让学生学会自己与作者对话,对文章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独特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有质量、有效率的阅读习惯,才可以让阅读伴他们终身。总之,阅读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水平,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理解能力。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需要多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需要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不仅能阅读、会阅读,更要爱阅读、想阅读,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思想开阔、情感丰富的读者,同时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良好的阅读习惯陪伴他们终身。
参考文献:张磊.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
辑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