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

2019-05-10 10:17陈志银赵桂琴
新课程·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陈志银 赵桂琴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一次成功的历史讲演,即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全要素的深度参与和有机融合。

关键词:历史讲演;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反映了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2016年正式发布、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北师大、华南师大、河南大学、山东师大、辽宁师大共同参与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由此发轫。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是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是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是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高考“能力考查”向“素养立意”转型中取得教学的主动,让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效率、活力,让历史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通过历史讲演的实践性、探究性活动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讲演如何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讲演,可以完整、潜移默化地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价值观)等学科核心素养融为一体,变以往历史学习单纯的识记理解、“历史理解”为更加鲜活、个性化、富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和成长规律,也更具有时代性和历史学科特质。

将讲演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既要准确掌握高中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家国情懷等核心素养的内涵、目标和要求,将其渗透、贯穿于日常历史教与学中,又要做好以下工作:

1.确定适合的主题

历史的主题五花八门,往往令人眼花缭乱。适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讲演主题,首先应该源自于教材,可以是必修课程,也可以是选修内容。如《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代雄狮——拿破仑》《康熙大帝》《秦始皇VS唐太宗》等。一方面,学生对此类主题比较熟悉,讲演此类主题,可以集约、高效地利用教学时间,既能学以致用,又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2.找准主题的切入点

历史讲演同样需要向听众说明特定的问题,并非泛泛而谈。讲演,是要说明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是要探讨历史人物的性格,或者是阐述某种历史现象,探究某种政治制度或文化,都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主题,以达到以小见大、启智萌新的效果。

3.主题有较强的趣味性

历史讲演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历史讲演采取传统方式,所选主题过于严肃、生僻、宽泛,缺乏活泼,往往给人望而生畏之感,使人难有亲近感。因此,历史讲演宜选择趣味性强、喜闻乐见、贴近教学实际需要的主题,通过独特、个性化的解读,在诙谐、幽默、时代化语言的历史叙述方式中,引领听众深入历史情境。

总之,一场成功的历史讲演,即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全要素的深度参与和有机融合,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的集中呈现和竞相绽放。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只有在课堂中“寄至味于淡泊”,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貌似常规的常识中捕捉到历史精气神,体察历史探究法,让更多学生成长为独具个性的历史“演说家”,历史教育才能陶冶大情怀、塑造真人才。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说明[J].基础教育课程,2018(1).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2017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是演说家”——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学生实践活动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4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