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摘 要:教育的时代性决定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加快脚步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去创新,要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并且兴致高涨地去学习,养成良好的数感,形成数学思维方式,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当今教育界,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热门话题,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教师自然不能置身事外。高效课堂,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一切有利因素,将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为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就要让课堂“活”起来。“活”就是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自觉、自愿而且兴致高涨地去学习,从中学到知识并且学会延伸,从而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培养。如何才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充分备课,为数学课堂的“活”提供知识保障
上一节课如同打一场仗。打无准备之仗必败无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上课之前要充分备课。
“知己”就是备知识,吃透教材,熟悉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要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整体上进行把控。比如,要备好《分数除法》这一节课,就要熟知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方法、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倒数的意义等知识基础上;要知晓分数除法是计算的需要,是生活中平均分或想求得单位“1”的量时的需要,学会分数除法是为了下一步的四则混合运算打基础,是为解决生活中更多的计算的需要。
“知彼”就是要“备学生”,只有熟悉学生的个体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能力来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备教法,研究打这一场仗的“战略战术”,设计好一节课的策略,每个环节如何引导。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做到运筹帷幄,给数学课堂的“活”提供知识保障。
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为数学课堂的“活”提供主观动力保障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数学课堂的“活”提供主观动力保障。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一上课笔者就问:“同学们,你们的妈妈爱你吗?”“爱!”“你们有为妈妈做过什么事吗?”“扫地、拖地、洗碗、捶背、按摩、提东西……”“还真多!那你们为妈妈打过洗脚水吗?”学生支支吾吾答不出来。“其实帮妈妈打洗脚水是个既简单又能让妈妈身体变好的事,以后不妨试一试。妇女节那天,幼儿园的老师留了一个作业:让每个小朋友为妈妈做一件事。很多小朋友都选择给妈妈打一次洗脚水。一位小朋友打了半盆的水,另一位小朋友打了满满一盆水。你觉得谁的做法好?为什么?”“肯定是半盆水好!把脚放进去,满满一盆水的话会溢出来呀。”笔者连忙设问:“为什么把脚放进去,一盆水的会溢出来呢?”学生睁大眼睛挠头。“这里面可有学问呢,你们想不想揭开这个秘密呢?”“想!”然后学生就兴致勃勃地进入体积与容积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这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二)提倡合作交流学习
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欲较强,让他们合作交流学习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能有效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时,让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找出长方体的特征,组长把每个成员找到的特征记录下来。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去找,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把找到的特征进行汇报,如果还找不齐,教师可给学生一些提示,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把長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找齐。这样的学习虽然比起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长方体的特征需要花多一点时间,但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他们有学习的主动性,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三)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中,笔者首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然后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算出面积,最后让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数格子的。汇报中,有些学生数到不一样的格子,这就引发了这种验证方法可能不太科学,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验证的疑问。这时设问:“怎么办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验证?以前我们学过了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求证,把它变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学生又开始动手操作,通过画、剪、移、拼去验证,随后,让学生说说图形前后变化与未变化的地方。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操作和想法说出来,形成最终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致高涨,成了学习的主人,参与度很高,这个过程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三、让启发贯穿课堂,为数学课堂的“活”提供客观手段保障
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相机诱导启发,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学生会更有信心,为数学课堂的“活”提供客观手段保障。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堂一开始笔者就出示幻灯片——家乡的旅游胜地风景区,让学生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说出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因为熟悉很快就回答出来了——“麦当劳、停车场”。“那你们看到了什么既简单又明显的标志吗?”当学生找到“M”和“P”时,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些事物用简单的字母来表示容易辨识也容易记忆,方便多了,从而切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接下来,笔者创设情境,在旅游区进行广播:“下面是一则失物招领启事,一位先生在旅游区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a元,请遗失者到景点入口处认领。”“同学们,这里的a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当学生回答出来时,学生既明白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又体会到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在认识字母表示数量及关系时,笔者这样启发学生:“我的年龄用X表示,那么X+2可能是谁的年龄?请猜猜看。”“同学们为什么会想到是我哥哥、姐姐等人的年龄,而不说是我儿子的年龄呢?”学生脱口而出:“因为他比您大2岁!”“对!同学们真厉害,看出了我和这个人的年龄之间的关系。看来字母式还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适时、适当的设疑搭桥、点拨诱导、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明灯。
四、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为数学课堂的“活”提供情感保障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教师只有拥有真挚的情感、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感染学生,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为数学课堂的“活”提供情感保障。
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表现在声情并茂、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优雅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还有对学生的普遍关注。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趣味化、生活化,让学生觉得形象、生动、饶有情趣、浅显易懂。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应具有逻辑性、严密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清晰的思路,准确地获得知识。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你能帮老师完成吗?”“看到这,你想到了什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发现?”“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谢谢你的帮忙!”“你的表现真让老师高兴!”“你的进步真大!”等,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课上,教者要经常用柔和的目光、亲切的笑容与学生交流,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用浅显易懂的问题让能力稍差的学生来回答,用细微的动作、语调的变换或表情的变化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做到“春雨沐万物,润物细无声”,学生从情感上自然愿意跟着教师走。这样的数学课堂就会“活”起来。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教师要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不要把课堂和知识等同起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掌握知识又能突破知识,在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拥有可贵的数感,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