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干预在防治严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中的作用分析

2019-05-10 09:29王春燕
健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王春燕

(宁波市海曙区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妇女保健科,浙江 宁波 315000)

女性从生育期到老年期过渡的生理转化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如潮热盗汗、失眠多梦、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西医学将其统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2]。流行病学调查研究[3-4]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6亿女性处于围绝经期,约占全国6亿女性人口的30%,且每年新增数量将近1千万,预计到2030年数量可达近3亿。围绝经期综合征本身不是疾病,却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异常改变,加之社会及家庭的双重压力极易导致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并增加高血压、高血糖、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5-7],严重影响到该时期女性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工作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8-10]。本研究对围绝经期女性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研究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等的变化,探讨健康干预在防治严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中的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76例,均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或延长、焦虑、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失眠健忘等围绝经期症状。纳入标准:(1)符合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2)无明显心理障碍或智力异常;(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类疾病或智力异常者,无法配合交流并完成量表的填写;(2)伴有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276例患者年龄45~58岁,平均50.1±6.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观察组1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45~56岁,平均49.2±5.8岁;观察组年龄46~58岁,平均51.0±7.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症状、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处理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谷维素、维生素、雌激素替代治疗等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1.3 健康干预

1.3.1 成立健康干预护理小组 成立专门的健康干预护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另由4名专科护士担任联络员,负责患者病历资料的整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络沟通及具体护理工作的实施。护理小组针对每位患者的病历资料,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宣教重点、心理指导、生活习惯养成、用药方案等,每位患者均指定一名责任护士,实施护理前需对相关责任护士进行具体护理措施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由组长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3.2 健康知识宣教 以文字资料、图像结合影音多媒体的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进展和防治措施等,使患者清晰地认识到围绝经期是女性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该期间出现的生理、心理的各种不适症状均是由于女性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症状均为暂时的,在经过针对性的调整和治疗后症状大多会自然消退。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该病的普遍性与重要性,理解患者在围绝经期间的各种异常表现和急躁、易怒等消极情绪,尽量避免与患者发生言语、肢体冲突,能够主动分担各种家务,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3.3 心理指导 围绝经期女性极易产生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针对该时期女性还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进行言语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和蔼可亲、积极热情的态度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烦恼和不适,指导患者用听音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个人兴趣爱好等方式转移自身的紧张情绪,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使患者能够坦然面对围绝经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尽力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良好心态,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同时还要引导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足够的正向激励和精神支持,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体贴,避免发生言语、肢体冲突等,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1.3.4 饮食、生活习惯指导 围绝经期女性因激素紊乱、内分泌失调的代谢变化,易出现水肿、血压升高、体重增加、血脂血糖异常等症状,因此,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围绝经期女性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绝经期女性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注意加强饮食营养,多食蛋白质、水果和蔬菜,少食甜食和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少盐,防止骨钙流失,还需摄入足量的葡萄糖,以供应脑神经细胞的活跃活动,从而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在生活习惯方面,宜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卫生习惯和睡眠习惯,避免吸烟、酗酒、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以利于病情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1.3.5 体育锻炼指导 围绝经期女性宜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患者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晨跑、骑车、游泳等,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患者体质,同时还能有效对抗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1.3.6 护理质量控制及改进 责任护士需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每一个护理要点的实施,护理结束后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共计随访半年,制定专门的随访问卷以评估护理质量,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在每月一次的小组讨论中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的护理工作中实施。

1.4 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21分为轻度,22~42分为中度,≥43分为重度,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改变情况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1]:(1)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评分改善程度2级;(2)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或评分改善程度1级;(3)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评分无改善;(4)恶化:治疗后临床症状加重,或评分加重1级及以上。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以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的改善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分别进行评分,以评价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该简表主要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12]。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

注: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和SF-36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AS、SDS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AS、SDS和SF-36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和SF-36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多由于生理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引发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所致[13]。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可能引发各种全身性、退化性疾病,如性欲减退、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疾病、尿路感染、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脂等,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极大的影响[14]。一项针对1714名城市更年期女性生存质量现状的研究发现[4],更年期女性的生存质量普遍下降,且症状越重生存质量越差,绝经后较绝经前亦下降明显。Whiteley等[15]调查了6534名年龄在40~75岁之间的女性,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女性明显高于无症状女性,身体受损伤的发生率及就诊率也明显增高,该阶段女性的平均健康水平和社会生产力均较低。Ayers等[16]的研究发现,140名存在血管舒缩症状的更年期女性中,53% 合并有其他疾病,66%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生活质量均较差。

围绝经期综合征已成为女性围绝经期的常见症状,不同患者因自身体质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亦各不相同,部分症状较轻者,可通过自身激素水平和神经内分泌调节自行恢复至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该类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往往不受影响[17]。然而,大部分患者由于自身激素调节功能较差,如不进行治疗干预,往往很难恢复到体内激素水平的平衡状态,且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的日渐衰退,导致患者的烦躁、易怒、焦虑、失眠、多汗等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愈发严重,生活质量亦严重下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家庭及工作的和谐[18]。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往往以药物治疗为主,特别是对于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共识,但是由于大多数女性缺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知识的系统认识,致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使得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19-20]。近年来,针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从围绝经期相关知识宣教、心理、饮食、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若干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近距离深入交流,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新全面的认识,既消除了患者内心的迷茫和恐惧,缓解了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本研究中同时使用了4个量表进行评价,包括:改良的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其中改良的Kupperman评分主要用以评价患者的躯体和植物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用来评价患者的主观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健康调查简表(SF-36)包含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的内容,用来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的干预治疗后,其Kupperman、SAS、SDS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1.62%)。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并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能够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较为顺利地度过围绝经期。

猜你喜欢
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Chandler综合征1例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考前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