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长颖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在实践中,我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下面,以“和的奇偶性”为例,谈谈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1.研读课标,为目标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课标好比航行的舵手,只有把好舵才能把准教学的大方向。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课堂要重在经历、重在体验、重在探索,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习得方法、感悟思想、发展思维、形成素养。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内容时,我立足于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关注探索过程,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燃烧”状态。
2.研读教材,为目标的制定找准知识生长点
在研讀教材方面,教师不仅要研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研读与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和的奇偶性”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因数与倍数”单元新增的教学内容。从教材编排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建立了奇数、偶数概念之后学习的一个专题。从知识结构看,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内容。因为多个奇数(或偶数)相加、相减或相乘,其结果的奇偶性都可以运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进行推理获得结论。从研究方法看,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时使用了举例、说理、图示等方法,同时贯穿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这也是研究其它运算奇偶性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虽基础,但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将和的奇偶性原理和举例、说理等基本方法的学习作为知识生长点。
3.研读学生,为目标的制定找准起点
教师应认真研读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为目标的制定找准起点。在本单元前面的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的相关知识,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积累了探索“偶数、奇数、质数、合数”等自然数特征的活动经验。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都会使用举例的方法得出结论,从部分推断整体,也就是归纳推理。但是,学生对于使用其它验证结论的方法还较为陌生。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运用说理、图示等方法,从其它的角度验证规律的正确性,以多种方式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与确信感,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数学核心素养——推理能力。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