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
作为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校,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并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学校特色。
1.形成“三层面、四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我们以国家课程中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为基础,进行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两种整合,开发出学科专题和综合专题两种课程模式。从2014年9月开始,我们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每周分别用半天时间开设综合课程,其中包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主要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种方式。2017年3月,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由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开展一项活动的综合课程1.0版,升级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某一专题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综合课程2.0版。
2.强化“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与学方式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有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学科教师联合研制项目,学校课程委员会进行项目評审;第二环节是教师进行项目推介,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第三环节是项目负责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为期四周并有4个半天集中时间的项目式学习;第四环节是项目成果汇报交流与评价。项目式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学科间的融合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式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学校在开展综合社会实践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放在正中央,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验证,完善项目成果。
3.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生们从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到成果汇报交流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知行合一,更需要在行中求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年来,我们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开展了150个专题的学习活动,进行了41场学生成果汇报。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总结活动成果,编辑了《课程育人 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和《课程育人 把学生放在学校正中央》两本共38个案例的文集,这些案例起到了成果的固化和传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