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新时期00后民办高校大学生,通过创新开展系部辅导员队伍建设,多渠道、多手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对保证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作用。本文重点结合工作中所尝试的“1+3”模式,通过加强系部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1+3”模式;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网络思政
辽宁传媒学院是一所培养传媒类、艺术类人才的大学,长期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台,以及学校本科建设工作的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最大程度地整合辅导员优势资源、发挥团队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成为系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更是多渠道、多手段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
一、在网络思政工作思路的创新上寻求突破
为使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向“专业化”“职业化”推进,我们在方式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创新尝试,即以“1+3”模式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依托,探究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新途径。
将“1+3”模式运用到我系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长板效应”。木桶理论指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该理论在工业化时代非常有效。但在当今时代,木桶理论的“短板原理”逐渐发展为“长板效应”,即把团队比作木桶,当倾斜木桶,便会发现是否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长板(核心竞争力)的长度,当一个团队有了一块长板,便可围绕长板打造品牌,辅导员队伍建设亦是如此。
我系共四名辅导员:硕士2人、本科1人、专科1人;专业分布多样,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与贸易、装潢藝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系副书记根据系内4名辅导员的专业优势和职业特长,将总体工作进行分类、分解;每项工作由1名辅导员牵头做示范、创品牌,其他3名辅导员资源共享;根据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组织系部辅导员共同交流经验、总结问题,取长补短,推动系部的整体工作水平。
二、在工作内容的创新上谋求发展
通过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系部工作得以全面有序、高质量的开展。系部工作由系副书记负责,根据四名辅导员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长进行分工、具体执行。
(一)以“心理沙盘的妙用——大学生团体辅导中正能量的开发”为引领的心理健康指导活动
执行人王老师,中共党员,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她的心理沙盘运用:把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她在工作中向来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去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然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艺术类院校学生往往存在如下缺点:自主性较差、惰性较强、上课纪律散漫、学习热情不高、活动参加不积极;在人际交往、个人与集体关系处理等方面困扰多,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讲义气、法律意识淡薄等。王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心理沙盘游戏,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至今,体验沙盘游戏的学生有323人,结合心理测试筛查发现疑似心理问题29人,症状明显突出问题3人。例如:学生王某,在沙盘摆放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冲突、无法配合团队摆放、对别人摆放物品存在敌意等行为,后结合心理测筛查结果,发现该生存在心理异常。通过与其家长沟通,了解该生高中时期与补课班的老师发生过冲突;父亲开长途货车,日常吸烟、饮酒情况频繁,与孩子沟通方式非打即骂,造成该生目前性格扭曲、敌对、偏执。通过半学期的沙盘游戏,本学期该生转变很大,由原来红色头发染回黑色;由旷课、迟到到现在没有缺课情况;从原来遇事情绪激动到现在懂得沟通。
在执行人王老师的带动下,其他三名辅导员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系三个年级1002名在校生均完成了心理测试,辅导员比对测试结果、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有针对地开展辅导工作,自系部建立以来,无因心理问题而引发学生事件。
(二)以“缅怀英烈、寄托哀思”为引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执行人毕老师在具体工作中通过组织学生干部、学生共青团员开展“一学一做”党课学习,实地举行“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烈士陵园祭扫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针对性地深化其思想认识。
在执行人毕老师的带动下,其他三名辅导员积极组织所负责学生陆续开展“爱心之旅”系列活动之走进华能老年公寓、蒲河景观白色污染物清理、走进沈阳地铁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价值;鼓励大学生参加沈阳团市委开展的“为沈阳代言,2017春运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红十字会志愿者活动”等,让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通过组织本系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辅导员占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实现了自身价值,并在省、市、校学生评优工作中多次荣获“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员”“沈阳市优秀大学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三)以“献血车进校园”为引领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执行人刘老师,毕业于韩国釜山东义大学,硕士,社团指导教师。
本着“团结互助,博爱奉献”的精神,由辽宁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系团总支学生会共同举行无偿献血宣讲活动。全校师生献血热情高涨,仅2016年11月17日当日总献血量达46000ml。献血车进校园,不仅把献血知识带进了校园,也把本校大学生的积极、热情、健康、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了社会。
在执行人刘老师的带动下,其他三名辅导员相继组织所负责社团开展“我的寝室我的家”“舞动青春 唱响辽传”“纪念一二九 弘扬爱国情”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兴趣特长,同时,音乐社推送的作品《父亲》在第十四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校园好声音”歌唱大赛中获得了优秀表演奖等荣誉。
(四)以“心灵在荡漾、梦想在起航”为引领的大学生日常管理之创新班会活动
执行人燕老师,2006年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至今,具有丰富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实践经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依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方法,是必然的趋势。班会是辅导员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阵地。摆脱陳旧、单一的班会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用新的教育形式导入班会活动,更具积极意义。
“室外班会”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将教育带出了死板的机械模式,用更加愉悦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教育,对每位参与的学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室外班会打破了传统班会的局限和沉闷,让学生认识到班会并不枯燥无味,也认识到只有真正接受班会教育,才能更好地吸收班会上的观点建议,从而真正受益。
在执行人燕楠老师的带动下,其他三名辅导员相继组织所负责的班级开展“远离香烟 青春无悔”“校园安全宣讲——环境设计系宣讲团开讲啦”“雷锋精神代代传,拾金不昧在眼前”等创意主题班会,其中“诚信考试从我做起”获得辽宁传媒学院“主题班会观摩大赛”冠军。
三、在工作成果的推广上拓展渠道
面对新时期00后大学生,特别是在其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网络平台宣传主旋律,从而占领主流文化阵地、进而引领大学生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工作职责,更是工作成果推广的有力保证。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媒体平台推送上述教育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将抽象的思政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思政活动巧妙结合,使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志愿公益服务产生兴趣,循序渐进地帮助大学生从“人—机”交往的网络世界走向了“人—人”交往的现实生活,通过双项互动的思想交流方式,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工作体会
“1+3”模式,不仅能够激发系部辅导员的特长和潜力,更能使系部整体工作在竞争与合作的良好氛围下有序展开、顺利进行,并大幅度提升工作成果。
在系部辅导员队伍建设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推进的过程中,需注重内在激励因素的影响。“1+3”模式也能依据不同辅导员的专业特长帮助其规划职业理想、提升团队意识、实现终身学习。
任何工作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更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摸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在逐渐变化,思想教育也需与之俱进。通过“1+3”模式与多渠道网络思政工作的探索,系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多渠道搭建学习与交流的良好平台,能够大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进行,以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娟.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所面临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王松.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的探讨[J].经济师,2011(2)
【作者简介】
孙维维(1982年-),女,辽宁传媒学院,广电影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网络思政等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