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菊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本文以作文教学为例,探讨了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利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证了信息技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有以小见大,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作文教学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老师该怎样推动信息化应用?下面笔者就以作文课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能优化语文课堂,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信息量,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现就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具体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作文课中的作用。
1.本课采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就“细节描写”这一作文教学课而言,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课型,笔者都认为很有必要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1.1细节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细节是以多维的画面及声音的形式展现的。细节描写就是用静态的语言,把动态、多维的生活场景定格下来。利用声音、图片等多媒体展示材料,较之语言文字更接近生活,更能让学生自觉地关注细节、体味真情,将情感流露于笔端。
1.2制作细节描写的微课。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在师生共享学习群内提前发布相关预习内容,将课堂内容前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益,还能丰富细节描写的材料,调动学生细节描写的思维,为作文课堂教学预热升温。
1.3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多媒体能形成对学生的多元有效刺激,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比如:将教师的例文和学生的课堂限时练笔通过投影及时地展示在大屏幕上,有利于学生比较优劣,发现优点增强自信,找出差距及时补救,进而提高作文的及时指导价值。
2.信息技术在本课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展示学习目标“学习、尝试、细节描写”,为学生快捷、明了地指明了学习方向。接下来,教师运用几组材料,以多媒体的形式有效地打开学习内容。
材料一:《疯娘》视听资料的播放,意在通过直现的画面饱含感情的诵读以及动人心弦的配乐,使学生沉浸其中,体味真情,从而关注细节。在此情境中,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谈出细节的魅力,总结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巨大作用。
材料二:《孩子快抓緊妈妈的手》视听资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句句让人泪流满面的话语,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细节令学生们动容。看完后,老师适时进行引导,“哪些地方又感动了你”“哪些话语又让你清然泪下”……经过这一环节,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赏析细节、感受细节、学习细节的情境。
3.信息技术的应用总结
3.1积极导入、激发兴趣巧妙的开头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信息技术可以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适时利用多媒体是语文老师喜欢的一种方式。
3.2创设氛围、渲染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让教师十分尴尬的场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师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学生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对情感的体验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往往会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3.3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写作能力。在实践中,笔者巧妙借助信息技术,精心设计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变换出多姿多彩的趣味性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诱发其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于是,一批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表达独到的佳作便会应运而生。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并创设了竞争机制,探究、创新活动的内容也因此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各项活动充满竞争性又带有娱乐性。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评价,不知不觉中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受益终生。
4.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4.1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利用声音、画面、视频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官刺激,扩大课堂容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选取的信息必须为教学服务,避免无效信息进入课堂,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益。
4.2课堂操作中,要根据情况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取舍,避免课前预设束缚课堂知识的自然生成。
4.3课前利用微课突破重点知识点,并不能替代课堂学习;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虽在课前进行了自学,但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并不透彻。原因有二:一是课前自学的效果受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影响;二是教师对课前微课学习效果的检查主要体现在课堂交流学习过程中,覆盖面小。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应灵活运用微课这样的信息资源,让它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也应借助学校网络资源平台,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石卫平.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J].教育教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