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小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是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课程群,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有谁培养人”赋予了新的内涵。下面,笔者就工作中的课程群实践分享些许感悟。
一、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文化”。因此,学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课程群为载体,构建传承、创新、传播的育人思想,这也对传统文化教学提出了几点问题:第一,课程应取舍哪些内容?(主要是学习其精神内核而非形式)第二,要清楚怎么学?(力求把传统文化工作的传承做到落实、落小、落细)
二、基础课程和校本、班本课程共同发展
基础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主体,也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基础。校本课程知识是基础课程知识的迁移和再构建。学校一年级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教师梳理教材时发现,教材中安排的古诗词方面的阅读与积累较多。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提前对古诗词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由认识美好事物开始,在诵读积累中逐渐明白事理。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将国学、书法列入课程表,确定一至六年级国学诵读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同时结合“一班一品”德育品牌建设,五二班开设古诗吟诵班本课程,二一班开始“汉字溯源”班本课程,背诵《汉源对韵》,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熏陶,注重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双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至六年级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书法练习指导》为教材,开设毛笔书法课,每周一节,由专业书法老师教授。学生通过参加汉字大赛、书法比赛等各级相关活动,展示自己书法作品,提高了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同时,学校通过“芳墨云章”书画节,使学生在書画中写出中华民族的魂,刻下中华民族的神,埋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三、学科课程融合特色项目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学科融合发展,更强调学科思维、核心知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所起到知识迁移价值。学生通过学科融合、特色项目化发展,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通过传统文化将零碎的知识用串联、提炼、升华。如传统数学游戏进数学课;美术课堂引入创意纸雕,将传统剪纸、雕刻与现代科技结合,制作成创意美工作品等。
(一)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发展
对于传统文化,应先了解再发展。学校成立了郑合军纸雕工作室,通过剪纸创新衍生出纸雕,进一步发展“激光雕刻”,通过传统艺术与创客牵手,我们秉承传承、创新、传播的思想,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把纸雕列入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按年级段进行编排:从传统灯箱纸雕延伸到中原大地的地方文化,比如:少林寺、甲骨文、太极拳、二七塔等,又分花卉纸雕、动物纸雕、交通工具纸雕、服饰纸雕、器物纸雕类。郑老师讲授《纸雕灯箱》一课后反思:第一,学生选择生活中感兴趣的形象设计作品,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情,更能体会生活的乐趣。第二,除了常规的纸材,这节课还加入了LED灯带和电池组,灯光的加入,让作品更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将学生所学透过简单与复杂、有意或无意的材料组合,重新建构、创新。
(二)传统游戏,融入学科思想迭代发展
寓教于乐,把传统优秀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实践发现,把数学问题解决与儿童建构游戏结合起来作为学习资源,建构游戏可以丰富儿童的数学感知。比如一年级数学课堂,在使用不同的游戏元素融入数学学习,以及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数学信息参与后,改变了学生与数学的关系,数学更加生活化。
学校数学老师按照低中高三段编写校本课程,比如:摸牌游戏,每个游戏按照不同年级段给出不同学习目标;同时,进行资料拓展:比如:数学家陈景润、高斯的故事,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成长故事等。
在学过20以内加减法之后,王老师将“摸牌游戏”引入一年级数学课堂,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的游戏技能有机构建在一起,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都转化成了智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学校通过“童悦”创科节,分年级组进行特色项目学习发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华服、陶泥等作品进行展示。比如华服小当家借助3D创意打印笔,进行服装纹饰的设计和绘制,并能在AR魔毯中,体验古今穿越的奇幻之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文化素养,更能增强师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四、传统节日课程成体系
中华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囊括哲学、人文、历史、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中华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根基。
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传统节日课程,按年级组织分层活动,把爱班级、爱家庭、爱社会、爱祖国等主题教育思想融入传统节日。对于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七夕节、冬至、除夕等,则按年级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比如: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寒假课程单列出:利用春节走亲访友、互送祝福,融洽关系、增进感情;搜集春联、写春联、贴春联、逛庙会等活动,旨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此外,我校还推出做花灯、编灯谜,包粽子、包饺子,给长辈洗脚、送才艺等活动形式,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以及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加强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增强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可见,更好的学校教育,能够筑就更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