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和思考

2019-05-06 07:54
国际贸易 2019年2期
关键词:试验区陕西

陈 浩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揭牌运行以来,紧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面推进各项试点任务,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核心区优势,在地区特色上下功夫,充分引领西北地区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扩大开放,从而探索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

(一)基本规划

陕西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8月31日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并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包括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西安杨凌示范区片区。

自贸试验区的任务就要通过制度改革、金融创新以及政府职能转变,营造一个更自由更开放、实现国际化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从而方便企业办事,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吸引国外、省外高端生产要素,以推动陕西经济升级(陈小玮,2017)。

(二)建设情况

1.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自2017年4月1日揭牌至2018年9月30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27595家,新增注册资本5184.58亿元。其中,新增企业21033家(含外资企业278家),企业注册资本5177.7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5.785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525家。(见表1)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数11686家,是上年全年新增企业数9347家的1.25倍(含外资企业171家,是上年全年新增外资企业数107家的1.6倍),新增企业注册资本2077.91亿元,占上年全年新增企业注册资本3099.79亿元的67%(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9.095亿美元,是上年全年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6.69亿美元的1.36倍),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94家,是上年全年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31家的1.27倍。新增外商投资项目数96个,合同外资33.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79亿美元。(见表2)

2.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1939.791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2580.0768亿元的75.18%,同比增长34.64%(上年同期1440.7556亿元)。其中,进口748.9903亿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74.3%,同比增长30.8%(上年同期572.6644亿元);出口1190.8013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5.75%,同比增长37.17%(上年同期868.0912亿元)。(见表3)

3.金融机构集聚增长

截至2018年9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数量309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276家,非持牌金融机构32家,境外直接投资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1家。持牌金融机构营业收入251.13亿元,非持牌金融机构营业收入0.62亿元,境外直接投资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资本金2.83亿美元。人民币贷款余额3638.56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额19.12亿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结算量2.33亿元,人民币资金池数量1个。(见表4)

4.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良好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590家,同比增长18%(上年同期500家);期末从业人员14.88万人,同比增长18.75%(上年同期12.53万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6.61亿元,同比增长506.63%(上年同期128.02亿元);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78.57亿元(上年同期83.18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902.45亿元,同比增长37.18%(上年同期4302.84亿元);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9.57亿元,同比增长23.8%(上年同期7.73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37.73亿元,同比增长44.26%(上年同期234.11亿元)。(见表5和表6)

5.枢纽功能不断强化

2018年1-9月,按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统计,陕西发、抵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站的国际班列868列。国际班列集装箱运量39491 TEU(国际通用集装箱标准),占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集装箱运量84521 TEU的46.72%。国际(地区)货运航班13418架次,同比增长35.95%(上年同期9870架次);咸阳机场国际航线货邮吞吐量2.66万吨,同比增长33.67%(上年同期1.99万吨)。(见表7)

表1 揭牌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运行情况统计表

注:本表各项指标数据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累计数。

数据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表2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运行情况统计表

注:外商投资项目数指报告期内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家数、新生效的合作开发项目个数。

数据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表3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统计表

数据来源:西安海关。

表4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金融业务统计表

注:持牌金融机构、非持牌金融机构、境外直接投资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三项统计指标数字为存量+新增,持牌金融机构营业收入、非持牌金融机构营业收入、境外直接投资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资本金、人民币资金池数量四项统计指标数字为季末时点数,没有累计数。

数据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表5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表(一)

数据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表6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表(二)

数据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表7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运输功能情况统计表

注:咸阳机场货邮吞吐量指国际航线相对应的数据。

数据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6.创新特色持续显现

2018年1-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专利申请量1115件,同比增长861%(上年同期116件);新增专利授权量983件,同比增长32666%(上年同期3件)。(见表8)

二、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挂牌一年多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行了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

(一)完善自贸试验区各项保障体系

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西安市市长为副组长,56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

表8 2018年1-9月自贸试验区专利创新统计表

注:新增专利申请量、新增专利授权量两项指标统计范围为自贸试验区所含村(居)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人。

数据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组建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统筹组织、协调管理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设立自贸试验区西安、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三个管委会。颁布《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建立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省自贸办周例会制度,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制订出台《自贸试验区建设督促检查工作机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总结评估推广工作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督促检查实施办法(试行)》,设立试点任务推进落实和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展量化考核指标,按月通报、按季督查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改革、贸易促进、法制建设、市场监管、金融改革和统计分析七个专题工作组,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和试点任务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先后出台34个专项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自贸试验区建设进行制度创新评估和建设成效评估。组建西安交通大学自贸研究院,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和知识产权法庭,最高法院在西安设立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实现诉讼、仲裁、调解的有效衔接,依法妥善化解“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争端,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积极完成试点任务

一年多以来,省级相关部门,自贸试验区各管委会、各功能区围绕《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全面推进165项试点任务。截至2018年9月底,实施“多证合一”综合审批运行服务模式、简化“资金池”管理等119项试点任务已经完成,实施率78%,其余46项试点任务正在加快推进。对上海等自贸试验区138项改革试点经验进行复制推广。在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投资贸易便利化、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金融服务创新、人文交流合作和军民融合等方面形成制度创新案例118个。经第三方咨询机构评估,分批向商务部报送创新案例69项。“微信办照”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被国务院作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并被人民日报评为2017年度“互联网+”政务类十大优秀案例。“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作为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以爱菊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000吨初榨食用油为例,采取“舱单归并”通关新模式,货物申报由86票缩减为2票,通关费用由30100元降低到700元,节省通关费用97.7%)。杨凌示范区片区“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经验和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创新推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西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的做法,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11个自贸试验区借鉴学习。杨凌示范区片区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模式”被商务部作为自贸试验区创新亮点对外发布。同时,西咸新区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两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经验经国家十一部委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

建立自贸试验区市场准入“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将“人民银行开户许可”纳入联办事项,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和全程电子化,办理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省级34个部门首批217项省级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西安市相继推出2043项自贸试验区“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工作,各功能区分别设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专门机构,开启“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政府管理新模式,以“六双”为主要内容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开始试点(行政审批“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机制,同时,通过“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的方式,对企业承诺情况进行检查)。西咸新区政务服务平台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成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电子证照互认,实现所承接省级事权和西咸新区本级事权的“一网通办”。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

(四)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实现“一口受理”,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融合“通丝路”、出口水果电子监管及质量追溯系统两个特色应用服务功能的国家标准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西安海关开展“压缩通关时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单项业务通关平均时间由原先的两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近60%的应税报关单通过“自报自缴”模式缴税。创新推出“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措施,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推行“联网监管+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监管制度改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及24小时通关。西安国际港务区采用“广泛对接市场,一企一线运营”方式,创新中欧班列运营模式。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7处“海外仓”,中欧班列辐射能力不断拓展,基本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2018年开行突破1200列。航空枢纽通达能力不断增强。开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国内首条陆空联运跨境电商国际货运直飞航线,国际全货运航线达13条。2018年上半年监管非邮政快件174.82万票,同比增长93.1%。

(五)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出台《金融服务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简化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机构及高管准入方式实施细则》《陕西自贸区合资券商设立参考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截至2018年9月,陕西融资租赁企业数量达到109家,注册资本达到406.04亿元。其中,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100家,注册资本355.84亿元;内资租赁试点企业8家,注册资本35.2亿元人民币;汽车金融公司1家,注册资本15亿元。租赁标的物主要涉及生产设备、科研检测设备、环保设备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累计达到67.6亿元,占陕西同期结算额的16.39%。其中,自贸试验区资金池结算额48.49亿元。“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可为市场主体在线提供人民币跨境结算、报关报检等10项“一站式服务”。目前,经平台认证的出口站点企业68家,出口陕西特色产品100余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陕西自贸试验区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能够大大简化资本项目外汇资金流入汇兑手续,缩短业务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外汇管理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对提升陕西营商环境和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开通“企业基本存款账户开立绿色通道”,累计开立自贸试验区企业基本账户576户,办理货物贸易企业名录登记业务1293笔。

(六)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

积极推进信息丝绸之路建设。设立陕西首家省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正在建设“丝路云”网上自贸综合服务平台、自贸产业园智慧园区,发起设立信息丝绸之路发展联盟,启动建设“丝路信息港”。积极培育“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主体,围绕陕西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80多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打造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平台,联合31个国家(地区)128所大学组成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功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国风·秦韵”为品牌的海外陕西文化周系列活动。成立丝路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协作体,开播全国首家丝路频道,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多种传播资源的融合,“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影响显著提升。成立“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持续开展“中亚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搭建旅游合作平台,建立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导游员信息共享和动态化监管。扩大健康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开展人员培训、互访互学等交流合作。依托欧亚论坛、丝博会暨西洽会等展会平台,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陕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医疗体检、健康旅游。

(七)杨凌示范区片区发挥农业特色推动制度创新

杨凌示范区片区是全国唯一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自由贸易区。自揭牌以来,杨凌围绕农业领域开放合作,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国际农业人文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已形成重大影响。首创“微信办照”,全程实现无纸化申报,实现微信办照平均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得到企业好评。2018年上半年,杨凌示范区的开办企业、用水报装、用气报装、办理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5项监测评价指标均位列陕西第一,营商环境综合考评排名陕西第二。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747户,同比增长14.36%。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78.9%,增速居陕西第一。

同时,以创新现代农业交流机制为重点,积极探索形成一系列创新典型案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建设中国(杨凌)海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等9个案例被评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建设项目审批“三合两联”模式等3个案例被评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首批改革创新成果,已在陕西复制推广;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等3个案例获得国家层面通报表彰。扎实推进61项试点任务,建立“周推进、月报送、季通报、半年考、年终评”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联络员制度,对试点任务实行动态化、清单化的管理模式,已完成试点任务35项,完成率达到57%。以“一带一路”海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为载体,努力培育海外农业园区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国际农业投资、科技、贸易和人文交流。已有中美、中加、中荷、中日等二十余家国际研究机构及美国维蒙特公司、美国贝伦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入驻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围绕海外园区建设工作,正在积极培育“海外粮仓”建设、国家质量安全示范区海外版、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境外延伸、跨境农机融资租赁等制度创新案例。

三、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目的在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如何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与国际高标准对接,而不是单纯的吸引外资拉动一地经济增长。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体制高地,重点在于体制创新,尤其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创新成果和经验可以复制推广,对国家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从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贸试验区自身营商环境还需不断提升,“放管服”改革仍需深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相比沿海地区比较高

对如何发展自贸试验区研究不够深入,对特色产业发展和培育新兴业态力度不大。招商引资特别是利用外资没有大的突破,国有企业占比较大,民营企业较少。短期内借助自贸试验区平台打造流动经济、枢纽经济以及门户经济,塑造比较产业优势,借以抵消地处内陆的国际贸易成本劣势等构想都难以进一步实现。

(二)对中央赋予的引领西北发展任务落实不够

自贸试验区过于注重自身发展,对周边地区人才、资本“虹吸效应”较强,交流学习机会不多。部分西北省(区)政府部门能够主动复制推广上海、广东等其他自贸试验区成熟经验,但对于身边的陕西自贸试验区了解不多,很少开展合作。甚至在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吸收外资等很多领域开展同质化竞争。很多西北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陕西自贸试验区平台开展业务。

(三)自身差别化改革力度不大,缺乏创新精神

过于注重对其他自贸试验区成熟经验的复制推广,对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以及带动西部大开放、大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案例培育不够,制度性创新成果还不多。尤其是金融制度创新力度不够,融资方式创新有限。

(四)对“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不够深入

陕西地处内陆,自贸试验区内市场主体与沿海地区相比,国际化发展视野还不够,对开拓国际市场缺乏主动性,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不深,缺少为企业提供当地政策、制度、人文等方面的前沿性指导,现有片区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服务型部门和专业性人才缺乏。

四、建议和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论坛讲话中强调,要继续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要在深入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强统筹谋划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同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陕西自贸试验区地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区域发展优势也不明显,虽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活力大幅增加,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但复制经验较多,自我创新不足,形成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做法不多。同时,服务业开放创新仍需加强,未达到市场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的效果。因此,陕西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紧紧依靠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继续推动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设。

(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始终以制度创新作为核心,特别是对标国际高水平投资贸易规则并结合向西开放进行制度创新。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外资股比限制措施落地,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开展自由贸易账户试点。尽快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制造业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积极推动融资租赁业创新,根据自身优势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试点,探索飞机异地委托监管入区,建立融资租赁资产交易所。

(二)不断完善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

加强同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增强引资政策和制度透明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营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投资环境,继续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围绕共建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运输走廊等方面研究合作机制,借助自贸试验区创新载体和共建平台推动西北地区全面扩大开放和转型升级发展。

(三)支持杨凌探索国际农业合作模式创新

大力支持杨凌示范区片区加大农业创新自主权,重点在种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探索减少对境外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等准入限制。支持杨凌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交流中心,通过产学结合方式,加强与国外农业机构交流。

(四)借鉴成熟经验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

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自贸研究院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开展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研究,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港成熟经验,并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标杆,积极探索构建内陆型自由贸易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制度创新,重点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推动海关监管电子化信息化水平,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加快实现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吸引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聚集。

猜你喜欢
试验区陕西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
农村改革试验区:226批次任务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走近你,我的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