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育视角谈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策略

2019-05-04 13:55袁颖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欣赏课高中音乐

袁颖

[摘    要]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更要进行美育构建。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体悟到美育的深刻内涵,并促使学生将美育素养转化为自身行动,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从美育视角构建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师可从感知美育、理解美育、体验美育和内化美育四个角度进行探究。

[关键词]美育视角;高中音乐;欣赏课;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2-0027-02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是音乐课程的核心理念,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美育理念。美育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它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却有所淡化。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一些教师非常注重智育内容(即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技巧等),却忽视了音乐课的美育功能,使得音乐教学走向偏差。所以,教师需要从美育视角出发,重新思考如何构建美育化的高中音乐欣赏课。

一、美育教学理念的意义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和技巧,而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接触、欣赏、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审美素养,并促使学生将这种审美素养内化为自身行为。简言之,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价值,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育教育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借助美育素材感动学生,让学生在美的渲染下,激发审美情感,潜移默化地按照美育理论去发现生活、感知生活和理解生活,进而不断提升生活品质。高中音乐欣赏课,应当为学生带来审美感悟,以更好调动他们美的情感,沉淀他们美的感悟,激励他们美的内化,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当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遵循美育规律,从学生角度进行课堂建构,让学生在感知美、体验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培养美学意识,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美育视角下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建构策略

1.激发兴趣,奠定审美心理前提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学生只有对音乐欣赏感兴趣,才能更好地融入音乐欣赏课程中,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才能更好地了解并吸收音乐中的各种情感意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智育倾向,是消磨学生兴趣的直接因素。因此,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理层面对音乐学习产生好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上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他们喜爱的音乐作品,比如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和经典音乐等,从而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体悟中产生审美兴趣。例如,在《槟榔树下摇网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关于广东渔民的生活场景:槟榔树下,海风、网床、海浪交织在一起,一个母亲在给她的宝宝唱摇篮曲。这就将鲜活的海边风情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体会到柔美情境所带来的心灵净化。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素材,并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体验中感知音乐作品的意蕴,这是开展美育的心理前提。

2.反复聆听,形成审美体验

进行音乐审美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聆听的过程。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第一次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往往只能了解到讲了什么内容(且这个观点多是根据题目进行的猜想,而不是自身的感悟)、好听不好听、节奏旋律、速度快慢、音色高低等信息,还大多是一种感性把握。如果只是播放一遍音乐,学生就只能浅尝辄止,难以形成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我们应当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并唤醒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想象、情感和理解。反复聆听,是一种通过量的积累上升至质的理解的欣赏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比如,在《母亲教我的歌》赏析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营造与母亲有关的特定场景,让学生反复体会《母亲教我的歌》中的甜蜜回忆、悲伤情感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反复聆听,激发自身的真实感悟。

3.学生参与,突出审美主体地位

学生是音乐欣赏课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性直接关系到音乐鉴赏课的质量。理想状态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的过程。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音乐欣赏课的审美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去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从而打造高效的音乐欣赏课。那么,应当如何突出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呢?课堂讨论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当然,为了避免泛泛而谈的问题,教师需要关注音乐情感元素中的理性思考,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关注生活,进行感同身受的思考与分析,这样就可以使情感认识更为深邃饱满。

例如,在《母亲教我的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对于母亲的感激之情,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①透过乐曲想一想,你对《母亲教我的歌》这首歌有什么看法。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初步讨论《母亲教我的歌》这首歌。②《母亲教我的歌》体现了什么情感?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母亲对创作者的关爱始终如一,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悟母爱。③我们都有母亲,仔细想想,我们的母亲为我们做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感同身受的体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之处感悟亲情。比如,有的学生说道:妈妈为我做我喜欢吃的肉包子,虽然做包子的過程需要几个小时,但是妈妈每次都不辞辛劳;小的时候,冬天的夜里,妈妈总是把我凉凉的小脚放到她暖暖的肚皮上;等等。④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话?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妈妈的感恩之情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结合自身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进行设身处地的感悟。如果说审美感受是感性欣赏的话,那么审美理解则是理性欣赏了,通过审美感受和审美理解,可以使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自由王国”。

4.内化美育,形成良好审美意识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进行美育的最终阶段,就是让学生内化美育知识,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体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美育内涵,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让学生主动追求美、应用美和践行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当学习完《母亲教我的歌》之后,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培养学生追求美和运用美的意识:你为母亲做过什么?这时,学生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否坚持了自身行为?你持续为母亲做了什么?母亲坚持为你做了什么?借助问题,让学生陷入道德冲突,如此,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是肤浅的,而是深入心灵深处的慎重思考,他们会思考要为母亲做什么、如何坚持为母亲做什么等问题。通过这种内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当创造性地进行美育探索,在学生心中播下美育的种子,相信终有一天,美育种子会开花结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柳杉杉.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31):49.

[2]  孙青睿.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J].黄河之声, 2018(3):107.

[3]  张春苗.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11):190-19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欣赏课高中音乐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探索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