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2019-05-04 13:56吴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规范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

吴超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根据“上海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结果显示,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仍然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形式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有限、实践和互动教学缺乏等问题,建议从多形式规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多途径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多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予以改进。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4-0069-0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兼具一般课程的普遍性和自身形态特殊性。在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建设时,既要遵循一般课程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逻辑过程和价值特点,也要充分考慮该课程自身独特的课程属性、价值约束、内容范畴和发展轨迹,特别是其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教育价值内涵。[1]为了加强该课程建设,以下根据“上海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所采集的数据资料,试对上海高校该课程教学效果、管理现状,以及大学生满意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 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基本情况

本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涉及上海16所院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与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主管部门渐趋统一,但兼职教师仍普遍存在

自各高校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逐渐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学科研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极小部分高校仍由学生处管理)。课程设置与管理上的统一,有利于本课程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但也要看到,兼职教师仍广泛存在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之中,而且兼职教师在本课程教学师资中所占比重较高。就调研高校而言,尚没有一所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完全由专职教师担任,大部分兼职教师来自辅导员队伍或校内行政人员,还有极小部分则来自校外专业教师。

2 教学形式多样,考核方式灵活

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班级教学规模依然主要保持在中等班(41~80人)以上,有30%的高校依然维持大班教学(81~120人)。各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时,大多采用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其中,课堂教学又大多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与“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结合”为主。开设专题讲座的院校以双一流学校为主,主要通过校内资源共享予以实现,普通院校一般很难实现。调查发现,专题讲座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

上海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方式相对灵活,有“课堂考试”“提交论文或报告”“实践形式”等多种形式,考核方式与教学形式密切相关。但上述考核方式中,“提交论文或报告”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为课堂考试和实践形式,但实践形式一般只作为加分项,并没有作为唯一的考核形式。

3 课程教学大多有统一的教学主题

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经过长时期摸索实践,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板块,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和国际形势等方面。但许多高校并未开设有具有本校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大多以教育部年度教学要点为旨归。但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一些高校的“中国系列”课程已经逐步展开,其中部分内容同形势与政策教育关系密切,彼此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是一个很好的共享基础。当然,在调研学校中,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案是普遍做法,但在统一教学内容和统一制作教案方面,双一流高校做得比较规范。

4 课时安排各异,灌输式教学法使用普遍

各高校本课程每学期课时数基本上都维持在6~8学时左右,但各学校间差异很大。绝大多数高校都能坚持至少1次集体备课,多者达到3次以上,这也没有完全统一。

尽管教师与学生互动得到更多推广,但大多数高校尤其是使用兼职教师上课的院校仍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刻意忽视对教学要求更高的研讨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很多学校都没有硬性规定实践教育环节,这一点上学校间差异也很大。

5 既缺乏完全统一教材,也缺少编写动力

上海各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时,绝大部分都未完全使用统一教材,有些学校甚至上课从来都不用统一的教材。就使用教材的种类而言,调研学校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材,有《时事报告》杂志社等出版的专题讲稿和课件,也有市面上畅销的形势与政策教材教辅,甚至也有由本校教研团队自行编写的讲义,但都没有硬性的统一标准。所谓“讲义”,也缺乏持续性,这主要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很多学校也不强调人手一本教材,教学时学生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

授课教师对编写教材的热情也不高,主要是本课程教材更新换代较快,需要投入精力更剧,因此许多教师满足于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中的应用效果。

6 授课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认识一致,但手段仍需创新

调研还发现,各高校均已设置了课程评价机制,且其机制涵盖督导听课、学生评价、网络评教等多元教学评价标准,这是课程教学质量反馈的重要前提,但其评价结果只作评价参考,对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质性作用仍然有限。同时,所有调研学校都对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师投入度,不过这类专项经费的支持力量不一。

相比其他四门主干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在学校中并未得到相应重视,许多学校从未建设过形势与政策微课或MOOC(慕课)。相关教师也很少因为本课程而得到相关教学科研项目资金支持。绝大多数学校尚未开设本课程教学网站和本课程的APP或者微信公众号等。

二 上海高校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认知状况

本次专题调研活动利用相关网站平台,向各高校大学生广泛推送“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调查问卷,有效回收问卷2527份,并由此进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本次大学生调研中,依性别看,女同学占64.54%,男同学占35.46%;依年级看,大一占13.18%、大二占50.93%、大三占26.47%、大四占9.42%;依专业看,理工科和经管类学生相加,占总人数80%以上。这是调研结果生成的基本背景,可能对结论有一定影响。

1 课程课时数设置较合理,学生满意度较高

从学生渠道反馈信息可见,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均保持在每学期8课时以下,学生普遍认可这一设置,并不希望减少或增加学时。值得注意的是,有27.34%的学生提出,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同相关通识课程适度合并。

尽管现有课程教学中兼职教师人数较多,但学生对授课教师水平普遍認可,其中认为“水平高,讲解精彩”占50.81%;认为“水平一般,基本讲述清楚”的占45.27%。这反映出上海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水平总体上不错,能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

2 学生出勤率较高,但课程内容一般

作为必修课之一,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生出勤率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64.03%的学生选择“考勤严格,极少有人缺席”,31.22%的学生则选择“考勤一般,偶尔有人缺席”,两者相加占95%以上。但出勤率较高背后主要是外部压力因素,一旦考勤要求放松,仍会出现缺课现象。这也就解释了,在回答“您对现有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总体评价为何”这一问题时,回答“很好”和“一般”的学生数基本持平,而回答“一般”者人数略多于前者,可见课程内容同出勤率的相关度仍有待提升。

3 学生对时事信息关注度较低,网络建设迫在眉睫

在回答“您平时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为何”这一问题时,只有32.73%的学生是经常定期关注,超过半数的学生只选择关注影响较大的国内外事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于与自身有关的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出奇地低落,只占8.82%。这是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正视的一大不利现象。

互联网正在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目前阅读传统报纸、杂志、书籍等纸媒的学生群体正在逐步萎缩,近8成学生选择通过微博、微信、博客及其他网络媒体,了解包括时事信息在内的各种生活信息。由此可见,形势与政策网络课堂和平台建设迫在眉睫。

4 学生课程学习意愿偏低,亟待改进的地方较多

许多授课教师已经开始通过现实引导,吸引大学生更好关注时事信息。有近9成的学生认为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比较实用,总的来说,我们的教学内容选择还是能够贴合生活、符合实际的。学生对这些主题也比较满意。但对于教学方式而言,学生虽未点明满堂灌的弊端,但多以委婉地选择“手段一般、效果一般”来表达心中的真实想法。当然一些学校的课程设计比较吸引人,能够让学生感到手段丰富、效果多样,但这部分只占26.59%。

大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愿望一般,许多人只是希望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和增长见闻,这与教学目标仍相去甚远。许多学生反映,学校要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手段,多设置互动环节,这些部分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可见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很突出。

三 推进上海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调研情况来看,上海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仍然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形式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有限、实践和互动教学缺乏等问题,要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1 多形式规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还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这样既可以让形势与政策课程变得更生动有趣,又便于学生们通过直观感知到的信息形成对时事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培养学习时事的热情和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2]在教学中仅仅对学生介绍形势、宣传政策,学生极易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应着重培养学生主观上对时事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具备独立、正确、理性分析时事政治事件的能力。

2 多途径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从现有调研情况看来,兼职教师在上海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应该看到,混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虽然解决了形势与政策课程量大、师资配备不足的难题,而且能有效地利用各高校现有师资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3]但如何保证专兼职混合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成为新的难题。就上海各高校教学经验来看,以下措施对于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一些高校都在采用的集体备课制值得推广。授课教师在分组按专题共同备课的基础上实行资源共享,使用各组统一制作的课件、教案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和质量的统一,而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都以规范一致的教案、课件为蓝本授课,可以确保授课质量的统一。

第二,重视授课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采取“以老带新”、开展同行交流、定期举行观摩教学和举行公开课等办法,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培养一批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教学和学术骨干,从而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第三,严格把控授课教师的准入标准,新任教师只有通过课程主管部门的综合考评才能任教形势与政策,这样可保证课程教学团队的师资质量。

第四,建立日常教学的监督机制,如发现上课不合格者,可不安排其上新课,这种能上能下的管理能有效地保证形势与政策教学团队的活力,保障混合型教学团队教学质量的稳定。

3 多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环节,让学习者验证所取得的经验和构建新经验,将课程经验内化,对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上海各高校在开展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方面略有欠缺,各高校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各项资源,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

一是发挥辅导员兼职任教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利条件,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融入日常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兼职任教的辅导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组织各种主题班会与党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策,使得形势政策教育向日常化方向发展。同时这种活动化的教育,寓教于乐,大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4]

二是把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特色产学合作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形势的变化、政策的正确,使学生对时事了解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有助于学生正确认清形势。

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访農村、基层、企业,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扶贫工程、科技创新、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与社会各阶层直接交往中,多角度了解社会,把握真正的国情,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5]

参考文献:

[1]陈华栋,沈颖.课程规范化建设视角下“形势与政策”课的演进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

[2]郭凯.如何提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获得感[J].人民论坛,2018(27).

[3] 祝大勇,王帆,王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现状调查及建设思考——基于河北农业大学的跟踪调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3).

[4]杨鹏,展红军.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优化策略探析[J].高教论坛,2018(6).

[5]刘广乐.革命文化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育人价值和实现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3).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规范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