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卫联勤联动机制研究

2019-05-04 13:56李晓翼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安全保卫综合治理高校

李晓翼

[摘 要] 高校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提高高校安全风险预防能力,筑牢立体化综合治理防控体系。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多防举措,构建政府、社会与高校立体化联勤联动机制,推进高校安全稳定防控建设全面发展。

[关键词] 综合治理;高校;安全保卫;联勤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4-0016-02

高校的安全稳定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高校开放办学、资源共享、社会流动性增强以及网络媒体和国际大环境影响的形势变化,高校校园与社会的界限更加模糊,这对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我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多校区的管理格局已成为必然,校区分散、师生人数的增加、办学层次的增多、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使高校保卫工作面临新的复杂形势,带来新的挑战。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媒体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向高校渗透的重要媒介。这些新媒体拥有大量的学生用户群体,部分民粹公共知识分子在朋友圈大肆宣扬西化的政治理念言论,随时都在对冲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境内外非法宗教、邪教势力以开办青年聚会班、沙龙等形式发展学生信徒,不惜一切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紧渗透。外籍人员借由留学的名义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和“西化”活动,通过讲座论坛大肆宣扬反动思想,破坏国家稳定。这些给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处在深化改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失业就业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等社会矛盾凸显,一些政治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青年大学生政治上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弱的特点,鼓动、蒙骗、蛊惑学生参加一些游行集会活动,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校园周边环境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食品安全。一些学生热衷于网上订餐,学校周边大量的小摊和小食品店,部分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超标,卫生情况堪忧,网上餐饮资质审查制度不健全。第二,黑出租和私车聚集。高校周边聚集了大量的黑出租和黑私家车。部分车辆无证驾驶,驾驶人员社会背景复杂,给师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第三,校园财产盗窃问题。第四,人口流动量大。高校人口众多,文化娱乐、餐饮购物、交通运输等消费服务需求量大,但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导致有市无场,而游商、摊贩却穿梭不息,周边店铺林立,违章建筑多,外来人口集中,秩序很难控制。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些系列的法律规章,高等院校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对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安全保卫组织设置的不合理,职责分工不細致,在具体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存在着互相推诿的问题;基层单位安全保卫制度不完善,基层组织的安全保卫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以致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只是保卫处的工作,基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覆盖不全面、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有的还无章可循。

政府、社会管理与高校管理不统一,使得安全保卫工作不协调。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许多学校跨市、区甚至跨省设立多个校区,根据安全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导致不同校区的管理部门不同,出现多头管理、重复管理、制度不一现象,使得学校陷入被动的局面。

二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高校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首先,保卫队伍建设极其缓慢。目前,高校的安保队伍大多是一支学历偏低、专业知识欠缺、年龄结构老化、缺少活力的队伍,学校治安管理、消防管理、政治保卫等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严重缺乏。其次,传统的人防、物防、技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安全工作的需要,缺乏新媒体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如网络诈骗、校园贷等,高校安全保卫队伍无法有效地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第三,校园安全防范往往缺少大局考虑,缺乏统筹规划,比如某教室被盗,就在该教室安装防盗设备,某地方起火,就多配备灭火器。

第二,安全保卫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存在着安全保卫人员缺少,基础保障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一旦发生恶劣事故后,校园安全才会得到高度重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条件较差,相关的待遇没落实,影响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安全保卫人员队伍编制少,不稳定,造成培养的安全保卫人员流失,从而影响保卫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管理沟通不足。高校传统的安全保卫工作大多局限于保卫部门的单打独斗,体制僵硬、模式单一、管理范围受限、方法简单,难以形成合力,成效见微。管理大多都是松散型的,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合力,各部门、各种队伍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执法权。即使安全保卫工作机制灵活、制度完善、各种安防设施完备、措施到位的国内高校,也尽限于学校内部部门及人员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工作的范围、管理的深度、执法的力度非常有限,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对于开放办学的现代大学,难以摆脱学校单打独斗的传统保卫工作模式。

三 社会化综合治理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联勤联动机制建设研究

1 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

人防、物防、技防是高校治安防控的基本体系。开放式校园应该认真规划三位一体建设方案。首先,加强物防建设。要树立“大开放,小封闭”的工作思路,安全管理模式要实现由门卫管理向楼卫管理为重的转变,对校园内的重要楼宇和重点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内交通设施要进一步完善。要制作校内师生车辆专用通行证、完善相关的交通标志标线、落实相关的交通管理人员。其次,加强人防建设。开放式校园的大门其实是虚拟大门,为此要设置岗亭,并确保每个岗亭24小时值勤。高校保卫部门要配足配强专职巡逻人员,同时还要组建一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的巡逻队和护校队。巡逻区域要做到校园全覆盖。第三,加强技防建设,组建具有综合防范性能的智能化管理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技防“插上翅膀”。智能化管理平台由网络数字监控系统、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高校校园消防系统组成。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由校园网中心提供互联网过滤监控措施,及时处理不良诈骗、校园贷和不良网页等问题。在学校重要出入口、学校围墙、教室、宿舍门口和重点路口、设立监控点,建立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设立高校校园消防系统集中管理模式。在整个校区设立一个总的控制中心对整个消防报警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将报警信号和联动设备的信号通过消防专网传输给校消防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在确认现场真实情况后,根据制订的相应应急预案,进行消防应急救护。

2 建立二级响应联勤联动机制

现代高校校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靠高校保卫处单打一、全包揽显然难以适应社会新形势新挑战。建立两级响应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建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联席联勤联动机制,将公安、交警、工商、文化、城管工作触角延伸至高校,成立高校安全保卫联勤联动领导小组。联勤联动领导小组实行全天候值班制度,组织指挥联勤小组开展常态化治安巡逻。联勤联动工作采取二级响应运作机制,一级响应由信息员、护栋员、义务消防员、交通协管员、护校队、保安巡逻队等多支队伍等组成联勤小组,在校园和周边开展联勤巡逻,对治安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当一级响应机制无法解决时,及时启动二级响应机制,即根据具体事件需求,由公安、交警、消防、工商、城管等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综合整治。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只有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的联席联勤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和长效机制,才能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实现校园长治久安。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发展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只有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建设,构建政府、社会、学校联席联勤联动机制,才能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王才领,徐骏.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平安高校[J].中国高等教育,2010(z3):68-69.

[2]覃红,秦伟,吴德能.构建高校立体化安全防控体系的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87-88.

[3]樊伟.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防线[J].中国高等教育,2016(23):22-24.

[4]方曦,沈燕明.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时代审视及其路径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7(8):120-123.

[5]杨聪林,蒋研川,萧倩.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網络化建设机制创新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23-130.

[6]杨正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系统的构建[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124-127.

[7]方正泉.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刍议[J].江苏高教,2017(8):34-37.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安全保卫综合治理高校
浅谈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的组织与实施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校安全保卫的目标、理念与职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