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耀平
[摘 要] 以湖南科技学院理学院的实践为例,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理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办学思路。
[关键词] 转型发展;理学院;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4-0004-03
自2015年10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以来,地方本科院校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高潮期,均相继出台了结合本校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实施意见,并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湖南科技学院早在2015年初就实施了学校转型的系列举措,并于2月份完成了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整合了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及5个专业集群,将学校之前的16个教学系部调整为12个二级学院,以便更有利于綜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对无论在学科还是专业上都凸显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理学院的办学和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学院理学院近三年的转型实践,略谈在转型发展时期地方本科院校理学院的办学思路。
一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湖南科技学院是湖南省永州市唯一一所本科学院,属于欠发达地区的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着先天性的劣势。虽然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物理两个学科在该校有着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优势,但如何保持学科建设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如何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减少人才流失等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主要采取如下做法:
(一)引进、培养相结合,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2010年起,我校与湘潭大学结为对口支援单位,我们充分利用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目前,理学院从湘潭大学引进优秀博士2人,选送3名青年教师到湘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已有4名学生考上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选送3名在校博士到该校做博士后研究,师资队伍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我们选送学科带头人去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做博士后,选送学术骨干到国内高水平学校进修和访学,鼓励学科组成员立足岗位成才。目前有1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3年,1人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基金项目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1年。通过3年建设,理学院现有教授6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16人,形成了多支有梯队、有激情、有创造力的学术科研队伍。
(二)提升科研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理学院以学科为龙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落实学校的科研政策,制定学科科研奖励方案,提升科研氛围,强化科研意识,使学科成员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在科研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各科研方向的研究计划,努力提升科研整体实力。加强科研项目各环节的管理,鼓励学科成员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对在研项目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和结题。近5年来,理学院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教育规划课题6项、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青年项目3项;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达90余篇,出版专著1部。
(三)改善科研条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理学院建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实验中心,购置了曙光A620r计算集群。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可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共32台,价值300余万元。在图书资料建设方面,购置了Springe等国际电子期刊和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网等多种中英文电子期刊和数据库,文献资料总价值在50万元以上。近年来选派多名学术骨干出国或到国内重点大学开展学术访问,科研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同时邀请多名国内知名教授讲学。
二 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湖南科技学院理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物理学是师范类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与信息学科交叉的专业。《指导意见》中要求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作为曾经国家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湖南科技学院前身: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优秀的师资就是我们最大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们专业建设的目标就是将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学生培养成服务地方中小学的“卓越教师”,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成服务于IT行业的“卓越工程师”。以下措施以两个师范类专业为例。
(一)整合教师资源,深化教学团队建设,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组建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和应用课程教学团队,并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亮点。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科带头人牵头组建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已有校级重点学科、特色优势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强化教学改革的学科支撑,强调科研反哺教学,提高现有教师的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效率。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聘请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参与并指导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夯实教师学科专业基础,提升课程建设观念,探索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
1 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
针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培养人才需求发生的变化,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下,用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多元化教育质量观来调整传统的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明确以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框架下,重点强化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能在基础教育中起到引领和骨干作用的现代教师专业人才;二是根据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培养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以数学、物理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应用型人才。
2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修订并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回归育人本质,加强实践教育”为理念,充分发挥有限学分制管理体制的效能,着重体现3个突出;突出以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培养目标;突出“基础+应用+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本科教育的本质,构建多层面、专业型、开放式、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以3+1模式构造人才培养方案,前三学年以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和通识课程为主,一方面给学生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学年则根据“双向选择、按需分流”自主分流为应用学科研究和学科教育两个方向。这一阶段,一方面以精干的专业方向课程确保有专业发展需求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多样的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确保从事基础教育的学生的个性化学校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发展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1 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是继续加强和完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能力,将教学实验体系分为课程实践(理论性课程增加验证性实验,应用性课程增加综设性实验)、专业见习、微格教学、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把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使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全面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二是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力度,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依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节活动相结合,并安排高水平的教师给予指导。对课外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高度整合,逐步形成相关专业相互融合的有利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三是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立健全与合作学校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展顶岗实习的探索和实践。
2 加强实习实训考核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加强学院与各层次、各类型的中小学合作,实行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与学院指导老师合作指导的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學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实习实训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以保证实习实训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紧密联系当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教育实习实训建设成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与实习基地密切协作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关键在于厘清大学课程和课堂教学的特点,研究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行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现代学习方式中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研究性。
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精神,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打破陈规,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微课和计算机软件等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感悟新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
三 以人才质量为根本,着力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地方唯一的本科院校,学院有相对独立、稳定的服务对象和空间,有提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地方的难得舞台。欠发达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落地生根“接地气”,找准错位发展的优势,其根本就是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学风和教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通过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全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用自己在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做好育人工作。实施学生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课外沟通与交流,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督评估体系和教风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端正教师的治学态度,增强育人意识,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力十足、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进步、实践能力提高的目标。
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和创新活动,强化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实习、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各专业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实践基地,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证实习及实训质量,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基础条件。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考研率,使学生考研录取比例能达到30%,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学校的平均数以上。一是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强化技能培训,更多地联系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经验,使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能和将来的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二是注意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关系,让更多的同学能接触到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如创建中学教师发展联盟,凝聚中学教师先进教学经验和成果,在建立长效的中学青年教师培训机制的同时,帮助学院在校师范专业学生快速成长;三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如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申请各种创新课题、参加社会实践等,把知识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
作为拥有理论性较强的传统专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学科的理学院,在应用型转型的改革过程中还任重道远,我们将始终坚持我们的总体建设目标:夯实基础、发扬传统、突出特色、改革创新、重点突破,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1-16.
[2]王文发,武忠远,许淳.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5(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Z].2011-10-8.
[4]朱磊,刘宏玉,谢芳.基于学分制视角下理学类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2).
[5]龙雪梅.地方高校非优势学科专业学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