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念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认知是在概念基础上不断深化,文章对化学概念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概念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把握概念知识的本质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策略
作者简介:王坤,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一级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7-0079-02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知识,并对科学发展形成正确的观点与认识,初中化学教师应重视概念教学。化学概念不仅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是初三的新科目,学生既要调整学习方法、快速适应,又要加强对抽象化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突破思维的局限性,探寻并掌握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一、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难点问题,必须总结当前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 忽视概念本身内容。教师认为中考题不会直接考“死概念”,所以,对概念内容一带而过,只强调特点。如反应类型的教学,化合反应直接记成“多变一”,分解反应直接记成“一变多”,置换反应直接记成“换位置”,复分解反应直接记成“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等。虽然学生能够很快掌握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也能依据这些特点判断反应类型,但是学生却容易养成在学习其他化学知识时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的习惯,最后导致语言不规范、不严谨,甚至是词不达意的现象。
2. 相关概念的混淆。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本质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学生有时会对相似的概念产生模糊点,无法准确分辨。初三阶段的学生处在逐步建立化学知识结构的阶段,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困惑,特别是对一些相似的概念。
3. 既定思维框架的约束。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一些概念形成感性认识,同时,对客观事物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部分概念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同时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学生有时会被既定的思维框架所束缚,以已有的方式来对新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这就会导致新概念很难理解。
二、初中化学概念教學策略
对教学而言,针对实际情况的不同,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应该是有一定差别的,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1. 透过概念本质,转化认识角度。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化学概念展开教学时,要能够把握其中的关键字或是关键词,从而发现概念的本质,借助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化学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进而对化学概念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以“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化学概念为例,教师可以展开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从而让学生形成基础的感性认识,接着针对下述问题展开探讨,从而转移认识角度,促使学生对概念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
问题1:A和B反应能够生成C,在反应开始前,A和B的质量分别为10g、5g,在反应结束后A还剩余3g,而B则被完全消耗,此时物质C将会生成多少克?
问题2:将一根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环境当中进行燃烧,当铁丝完全燃烧后所生成的物质的质量超过了原本的铁丝的质量,这种现象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以上论述是否正确?
问题3:将10g的水加热使其蒸发成水蒸气,而产生的水蒸气的质量也是10g,这一现象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符。以上论述是否正确?
以上三个问题是非常典型的化学问题,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易错点加以关注,就能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与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知识点。
2. 剖析概念要点,实施分层理解。要使学生对概念的本质以及其应用范围产生清晰的认识,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概念采取多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比较、综合,同时还包括分类和类比,以及抽象和概括等。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一概念的教学环节为例,在对这一概念展开剖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下述几点展开分层理解:其一,定义的物质形态是固体;其二,在温度不变的限定条件下,含有100g溶剂的混合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其三,质量的计算单位为g;其四,溶质和溶剂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其性质和温度同样会影响溶解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可以从下述几个问题进行切入,并判断其是否成立。
问题1:有A物质20g,将其用100g的水进行溶解,此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那么A的溶解度为20g。
问题2:当温度处于20℃时,有氯化钠10g,将其用一定量的水溶解,此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那么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即为10g。
问题3:当温度处于20℃时,有氯化钠10g,将其以100g的水溶解,那么在温度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g。
问题4:当温度处于20℃时,100g水能够溶解的氯化钠的最高质量为36g,那么在温度处于20℃的时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初次接触溶解度概念的学生而言,借助分层教学法展开概念教学,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 借助图像对比,明确概念关系。在化学概念中,部分概念之间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相互之间也并非一点关联都没有。教师可以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的概念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找出其本质上的差别,以免混淆。相较于文字而言,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显然更加敏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图像来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关联性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化学概念间的关系有包含关系、并列关系和交叉关系。结合图像关系,学生就能够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如纯净物和混合物之间存在并列关系,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并列关系,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4. 掌握概念要点,解决难点问题。学生借助原本存在的相关概念系统,来学习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将新概念和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联系到一起,能够使学生对新概念的关键属性或者是定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在展开概念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对概念意义展开深入探讨,其中不只是包含疑点或是假设,同时还包含论点的提出及评价,从而使学生对相关概念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概念为例,教师针对这一概念展开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四点内容展开探讨:并非只存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种单一的物质类型,如铁的构成单位是原子。并非只有分子是能够保留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如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是保留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否一致取决于其分子种类是否相同。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而非物理性质。再者,在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概念展开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下述难点展开辨析: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中的一种。在反应类型的书写过程中,一定要将其书写完整。
总体来说,在初中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既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又能使学生掌握概念知识的本质特点,突破化学概念教学的难点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刘鸣华.浅议初中化学概念教学[J].内蒙古教育. 2016,(29).
[2] 王学恩.试论强化初中生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 成才之路.2015,(15).
[3] 杜华.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J].华夏教师.2018,(11).
[4] 张新.借助化学实验 优化概念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0).
责任编辑 张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