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聪
江苏常州一场关于学生惩戒制度的听证会,让教育惩戒的老话题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一边是“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一边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极端个案。能否对孩子进行惩戒,怎样合理惩戒,一直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难题。
正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园丁的修枝剪叶、除草浇水,教育孩子也少不了必要的惩戒。惩者,以正其心也。必要的惩戒是不可少的。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而是教育引导出来的,过多、过滥的“戴高帽子”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孩子的错,本质上是成长过程中交付的学费。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过“试误”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学习,同样适用于孩子的习惯养成。问题是,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孩子年龄小,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缺乏知觉,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犯了错如果不能及时知错,下次,同样的错还会再犯。对孩子的错,我们必须及时去指出、惩戒,犯了错要付出代价。儿童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赏识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惩戒也不是闻之色变的洪水猛兽。如果学习成绩好一点,就奖励,学会做一点家务劳动,就奖励,却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批评惩戒,就会矫枉过正。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使用惩罚手段能有益的地方,教师就应当使用惩罚。”很多情况下,学生犯错、任性,固然需要说理、沟通和感化,但是适当的惩戒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当然,惩戒不是简单粗暴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评”是“批”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在批评学生前,先要弄清其犯错的动机是什么,原因在哪里,严重程度如何,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作家魏巍在回忆起老师惩罚自己的一幕时,内心却充满感动。
由此可见,爱是教育的灵魂,讲究方式方法、施之有度、带着感情的惩戒,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所以,教师要及时提醒,有效地惩戒,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当然,惩戒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不在公开场合批评,以保护孩子的自尊为前提;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要根据孩子的情緒状态,热问题不妨冷处理;要直击错误要害,抓主要矛盾;要就事论事,不能陈谷子烂芝麻,将孩子以前所犯错误都罗列出来;同时,要争取一次到位,不留余地,让孩子在心理上能够承受。只有宽容、理解、接纳,才能“浪子回头”。惩戒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让学生知错;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
教育孩子要心中有规,手中有度。以表扬为主,多肯定,多鼓励,多赏识,但也不该忽略了以惩戒为辅这个必要手段。惩戒要少用,慎用,当然,也不能不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枣庄,277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