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9-05-01 05:46赖舒旋杨青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初中生

赖舒旋?杨青华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客观支持得分最高,其次是主观支持,最后是支持利用度。(2)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学生的社会支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女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本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积分入学生,其他无差异;是否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家庭因素方面,完整家庭学生的社会支持最高,其次是单亲或离异家庭的,最低是重组家庭的;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的客观支持越低,但其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支持总分却在经济状况最差时显著回升;父母关系越好,学生的社会支持度越高。学生的社会支持受多种家庭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1-0010-05

一、问题提出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戚、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会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它是一个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性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1]。在应激研究领域,一般是指在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2]。社会支持的高低体现了一个人在与他人产生联系时所表现出的社会属性。研究表明,个体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与否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支持的缺乏与个人的社会惰性、焦虑、担忧、压抑,甚至物质滥用都有显著的负相关[3,4];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则有利于心理调节,增強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负性事件的技能,抵抗疾病以及降低死亡风险[5]。当个体遭遇压力性事件时,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保护个体免遭压力的破坏[6]。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转折期,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指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冲突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和角色的混乱。一方面,他们的身体发育加速、生理机能急剧变化,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一系列的身心矛盾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导致内心容易感到困扰和混乱。同时,初中阶段还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关怀理解以及各种社会支持对于他们能否克服心理危机、应对冲突、适应社会、顺利从未成年过渡到成年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地处经济发展较为优越的城镇初中生为对象,力求揭示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特点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构建珠三角城镇地区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实证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随机选取广东省某市某所城镇普通公办初级中学三个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486份,回收有效问卷1312份,回收率为88.3%,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

(二)研究工具

1.背景问卷

自编背景问卷主要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包含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关系等共计7个问题。

2. 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叶悦妹、戴晓阳所编制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7]。该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主观支持指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客观支持指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直接参与,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支持利用度是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且,人与人的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量表共17个条目。采用五点评分法,即“符合”计5分,“有点符合”计4分,“不确定”计3分,“有点不符合”计2分,“不符合”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程度越大。该量表的信度为0.92。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1。

(三)研究程序

在征得学校和学生本人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主试为受过专业培训的在校心理教师。施测时,要求学生根据统一指导语进行独立作答,过程持续15分钟,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并致谢。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城镇初中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1312名城镇初中生的总体社会支持处在中等偏上水平,三个因子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客观支持(M=4.01)、主观支持(M=3.90)、支持利用度(M=3.83)。这表明总体社会支持情况比较乐观。

(二)城镇初中生社会支持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学生的社会支持随着年级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即初一最低,初三最高。

以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4),女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本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积分入学生(t=2.089,p=0.037),其他因子没有差异;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1.291,p=0.197)。

(三)家庭因素对城镇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影响

分别以家庭结构、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关系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5),不同的家庭因素对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影响。其发展趋势是:在家庭结构因素上,完整家庭学生所得到的社会支持最高,其次是单亲或离异家庭的,最低的是重组家庭的;在家庭经济状况因素上,学生的客观支持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但其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支持总分却在经济状况差时显著回升(图1);在父母关系因素上,父母关系越差,学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也越低(图2)。

四、讨论

(一)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处于正向积极的状态,三个因子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多数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存在的支持更有意义。因为,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支持,但感受到的却是心理事实,而正是心理事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发展[8]。尽管如此,本研究结果却发现,学生的客观支持得分远高于其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达到了“基本符合”水平。这表明,客观的、实际可见的物质援助以及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直接参与才是学生社会支持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时刻唤醒学生获得支持的主观感受,提升他们对身边社会资源的利用度,更要为他们提供必不可少的、客观实际的支持与帮助。如在家庭,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尽可能地满足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在学校,班主任要积极营造互帮互助的班集体氛围,促进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学业、生活、生涯等方面的成长指导;在社区,要不断地净化社区环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社会援助或生活资助。家庭、学校、社区乃至全社会积极联合起来,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将大有裨益。

(二)城鎮初中生的社会支持表现出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呈现出一定的年级发展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社会支持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初一学生,其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尚处在建设阶段,因此,他们感受到较低的社会支持;而初三的学生已经拥有了稳定的人际关系,因此,能够感受到更高的社会支持力度。这给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启示是,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尽快让初一新生彼此熟悉起来,加强班级的管理与沟通,构建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在性别因素上,女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结果与丁锦红[9]、马伟娜[10]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出现性别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以及性别角色的期望不同导致的。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在意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她们似乎更喜欢成群结队地行动,更乐意为他人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或实际帮助,也更擅长向他人寻求支持与帮助。而男生却经常被教育要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这使得他们在遇到事情时更愿意依靠自己而不是借助外力来解决问题。

在生源地因素上,本地生的客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积分入学生,其他因子没有显著差异。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生的亲戚朋友都聚集在身边,强大的家族关系网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更为实际的客观支持与帮助;而积分入学生由于背井离乡的人生经历以及方言差异等社会适应的阻碍,使其感受到比本地生较低的客观支持。因此,要给予积分入学生以更多客观、实际、可见的支持,提醒外来务工的父母不能只顾着赚钱养家,而应该多与孩子进行互动,多些陪伴与支持,加强构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独生子女因素上,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学生的关怀与帮助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独生子女差异。

(三)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受多种家庭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城镇初中生无论是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还是支持利用度都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关系质量的好坏。

家庭结构完整的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度最高,其次是单亲或离异家庭的,最低的是重组家庭的。良好的原生家庭是孩子心理性格养成的强大助力,父母双方能够为孩子提供稳定而可靠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支持;单亲或离异家庭由于缺失了一方的存在,孩子感受到的或实际得到的支持与帮助都是不完整的;而对于重组家庭的孩子而言,他们需要面临更为复杂的父母关系和同胞关系,长期处于缺少安全感的状态之中,因此,对于父母或兄弟姐妹能够给予的帮助与支持也经常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高中生的心理焦虑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离异家庭中女生、非独生子女、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11]。由此可见,关注特殊家庭结构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家庭结构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影响,接纳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并通过多种辅导途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客观支持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顺利健康地成长。

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所得到的客观支持也越低,但其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支持总分却在经济状况最差时显著回升。的确,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里,家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物质需求,扶持他们发展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也更有可能在孩子遇到情绪困惑时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相反,在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里,父母可能常常为生计奔波劳碌,难以顾及孩子的内在需求和心理感受,因此,孩子感受到的支持度较低。但是,在经济状况极差的困难家庭里,亲戚朋友等可能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援助和扶持,学校、社区等会给予相应的减免政策照顾,因此,困难家庭的学生可能感受到更为明显的支持与关怀,这其实体现了当地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值得肯定与鼓励。

父母关系越好,学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也越高。在由良好的夫妻关系支撑起来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双方尊重自己并相互尊重对方,父母彼此相爱,孩子就会觉得轻松自在,因此也更愿意袒露心声而寻求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但在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里,夹在中间的孩子不仅不敢向父母袒露心声,更多时候甚至还需要承担为人父母的一些责任与义务,因此他们感受到的支持与帮助也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孩子能否得到父母最大程度的关怀与支持,深受父母关系质量好坏的影响。

五、结论

1.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总体上体现出正向积极的状态。

2.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学生的社会支持呈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三最高,初二其次,初一最低;女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本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积分入学生,其他没有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没有显著差异。

3.在家庭因素方面,首先,家庭结构对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影响显著,完整家庭学生的社会支持度最高,单亲或离异家庭较低,重组家庭最低;其次,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的客观支持也越低,但其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支持总分却在经济状况最差时显著回升;最后,父母关系越好,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也越好。

参考文献

[1]李丹丹.社會支持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192.

[2]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5):1175-1177.

[4] 金童林,陆桂芝,张璐,李肖肖.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自尊和网络偏差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6):327-333.

[5]Kraut,R.,Kiesler,S.,Boneva,B.,etal. Internet paradox revisited[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2,58(1):49-74.

[6]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3):3-8.

[7]叶悦妹,戴晓阳.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5):456-458.

[8]张凡,王佳宁,金童林.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11):665-671.

[9]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114-116.

[10]马伟娜,林飞.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41-642.

[11]甘小平.不同类型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