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管骁,黄凯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
创新创业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中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和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八大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
食品学科是融合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的交叉学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国家更是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写入《“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为食品专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现代食品专业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从目前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探索适合于食品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地在食品学科的发展当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思路。
1989年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举办是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经过近30年发展,各所高校纷纷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有的从如何注册一间公司、如何申请发明专利、如何进行成果转化等最实际的需要出发进行授课;有的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成功案例的展示给予学生启发,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还有的通过举办形形色色的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为学生们创新创业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仅仅以食品设计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替代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健全的课程体系。
在“大学无围墙”思想的影响下,在信息交流越来越顺畅的今天,大学生已不像过去一样生活在封闭的象牙塔里,“创业”的思潮在部分学生中蠢蠢欲动,部分学生甚至在大二、大三期间已经开始了创业的尝试,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高校可以试行“允许休学1~2年进行创业”。因此建设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是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迫切需要满足的需求。而现在难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数高校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足够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相关教育显得有点“纸上谈兵”,并不能产生信服力。因此,虽然许多学生有了创业的行动,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创业过程困难重重,失败居多。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传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学生临近毕业前突击教育,流于形式,并未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收效甚微。创新创业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日积月累的积淀,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有的高校虽然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教学模式僵化,仅限于课堂教学,并无实践环节与之匹配。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实践环节的薄弱和缺失使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空中楼阁”,并不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带来实质性帮助。除此之外,多数高校注重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忽略对硕士生、博士生的教育,而这部分人才潜在的创新创业能力可能优于前者。
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究竟教学效果如何、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达到了最初设立课程的初衷,亟待相关评价体系的评判,因此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纵观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建设仍不完善,缺乏合理的评判标准,评价手段单一,难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课程建设、忽略评价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像传统专业教育一样,以学生获得相应学分或者得到一定成绩为教学目标,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并不能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远早于国内,美国是较早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国从政府、社会和企业团体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法规、课程体系和场地资金等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使许多项目迅速落地。美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的模式,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的首届大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韩国成立以大学为中心的“创业支援中心”,实行“严进宽出”的筛选政策,让大学生可以得到“一条龙”的服务,不仅帮助大学生联系各专业的指导教授,协助进行可行性调查和分析,向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提供法律、税务、谈判等咨询服务,还帮助大学生进行筹资。除此之外,韩国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与商业企业同样的金融和政策支持。瑞典是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国,其创新教育涵盖一生。瑞典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其创新教育注重实践性,充分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通过各种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并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资金支持。
在国家“双创型人才”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参考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范例,结合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体会,探索适用于高校食品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为建立合理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建议。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熏陶、逐渐内化的过程。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绝不可能因为几堂课、几个讲座就能获得。因此,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培养。以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专业为例,在食品专业学生入学伊始,学院就会以专题报告、参观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创新教育培训,邀请专业领域内专家、企业高层次人才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进行启蒙。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开设多种创新创业课程,并以食品创意大赛、饮料设计大赛等模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锻炼培养,此外开设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创业的探索和尝试。针对研究生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配备专业指导师,获得良好效果。
针对目前高校内优秀创新创业指导师缺乏的问题,可吸纳企业中的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导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专业与光明集团、益海嘉里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人才为学生企业导师,将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对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讲座、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研究生与高校导师进行联合指导,甚至将研究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企业当中。通过校企联合,学生对专业发展和创业环境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内化为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不能“一刀切”。食品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理工学科,食品专业的学生对于商业运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匮乏,因此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以强化指导,补齐短板。同时食品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对于食品专业来说,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建设食品专业科创实验室、虚拟仿真商业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多种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逐步培养,使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科研能力,而且具备成果转化意识,了解商业运作模式,全方位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食品专业学生自大二起就进入专业科研实验室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目前更是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科创能力培养。同时,学院对学生也进行第二专业培养,许多食品专业学生选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作为第二专业,成为既具备食品专业科创能力又拥有商业运行头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没有评价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既是检验人才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手段,又是反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否健全的标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在评价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十分重视,以美国为例,许多高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从课程建设、社会影响、师生成就、创新创业项目、毕业生创业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进行评价。长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必不可少。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专业近年来注重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建立档案库,一方面可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成果进行评判,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回母校对在读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食品专业作为应用型工科专业,涉及多方面的人才需求,可分为生产设备类、现场管理类、市场营销类、产品研发类等。对于高校食品专业而言,应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以培养特色创新创业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导向。特别是对于食品专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的高校而言,切不可生搬硬套其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走自己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专业充分依托能源动力、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背景,立足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食品产业的需求,以培养食品冷冻冷藏、食品加工装备、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营养与健康方向的创新型人才作为主要专业方向,取得一定成果。
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育评价的完善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对高校食品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应当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强化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产学研用的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应当融入食品学科的培养计划当中,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里,才能培养出创新创业型的复合人才。在信息化程度如此高的当今社会,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案例,不拘泥于形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接轨,实现人才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