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百千”的诵读对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 提升

2019-04-30 11:15邬银飞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感提升

邬银飞

【摘要】随着《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火爆开播,一股前所未有的传统文化风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吹遍华夏大地。2016年9月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了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本文从小学低段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方法入手,对诵读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素养的提升及人格的形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经典诵读;提升;识字;语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蒙学读本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它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民族学习语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从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经典展开,对“提升识字水平”“培养良好语感”“提高道德素养”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识字水平

(一)绘本激趣

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选择“图多文少”的《三字经》绘本,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识字热情。从一开始的老师领着学生一起读,到学生有能力指着其中不多的汉字读,还可回归家庭和爸爸妈妈共读,识字的自信心也在其中慢慢萌发。

(二)拼音助识

入学两个月后,有了拼音这根拐杖,可以更换《三字经》的版本,采用“大字带拼音”的诵读本。对于不认识字的儿童,用手指着字去读,既能巩固拼音,又能帮助识字,可谓一举两得。一星期下来,因反反复复指读这个片段,对其中的生字也日渐熟悉,单个儿拿出来认读的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

(三)自制字卡

动员学生把“三百千”里的汉字制作成生字卡片,或同桌抽读,或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为识字教学拓展了一条新的渠道。有的学生把《百家姓》制成一本生字卡片,让同学们都来认一认,找一找自己的姓氏,一群学生一起认,无形之中认识了多个姓氏。有的学生把《千字文》中所有木字旁的字全部找了出来,制成字卡,集中识字,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量。

(四)以赛促认

每读完一本,都可以进行识字量的检测,评选出班级的一二三等奖。从《三字经》,到《百家姓》和《千字文》,检测的情况是可喜的。可见天天耳濡目染,对识字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良好语感

小孩子在年少时,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韵文和文质兼美的诗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记忆力增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听读”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很多字是不认识的,听读是最好的熟悉方式,通過教师示范读、听MP3读,解决最初的字音问题。早自学、预备铃后两分钟以及午间都可播放规范、标准的录音,让学生生成最初印象。拿预备铃后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来说,《三字经》就能从“人之初,性本善”播放到“此五行,本乎数”,极大地利用碎片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取得好的效果。

(二)“素读”

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我们可以把经典诵读工程作为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这个层面的诵读要求是:“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学生的语感就是在这一次次字正腔圆的朗读中建立起来了。

(三)“悟读”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感悟理解明白大意,利用动画片、教师讲解、父母讲解、随课文阅读等方式,知道意思。于是,学生了解了《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知晓了各个姓氏的由来,对《千字文》中的开天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趣读”

充分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采用轻重音变化、男女生角色对换,师生间相互配合,手足的运用等多种方式进行趣读。特别是在读完其中一本之后,可通过表演、视频录像等方式,展示学生诵读的片段,展示学生诵读的成果。

三、搭建多个平台,提高道德素养

入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及初期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被誉为启蒙学经典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本就是塑造学生“知情意行”的教育范本,它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德育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把“经典诵读”和“道德素养”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塑造优良品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入学教育

教师在每一个学期的始业教育渗透“三百千”的内容,将“三百千”有关的习惯、学习品质等罗列整理,时时诵读,常常提醒,做好假期和学期的过渡。

(二)课堂整合

围绕“三百千”的德育价值,把“三百千”的诵读和语文课、品德课、班队课等课堂教学相整合。利用语文课来深入了解其中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利用品德课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利用班队课开展“诚信、感恩、合作、节约”等主题活动,使传统经典的德育功能深入人心。

(三)家庭教育

在“三百千”的诵读过程中,应该紧密联系家庭,取得爸爸妈妈的信任与支持,发挥家庭主阵地的教育作用。通过拍MV、录制音频、美德晒照等方式,将传统美德与家庭教育结合。“勤劳奖”“孝心奖”“最佳朗读奖”应运而生。

(四)社会实践

由文本学习走向生活实践,开发更多的育人场所,使学生自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到社区,走到街道,在和普通民众接触的过程中践行“三百千”的文化内涵,评出“助人为乐奖”“最具爱心奖”“一对一助学奖”等奖项,这样尽可能让学生得到肯定与鼓励,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让经典诵读的内涵深入人心。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正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每一个学生汲取中华经典之精华。

参考文献

[1]李香平.“传优养心”:诵读经典的现代价值传承颜海波[J].中小学德育,2016(11).

[2]胡翠云.在经典诵读中培养语感[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7).

[3]刘沙沙.传统蒙学读本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7).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语感提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