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2019-04-30 11:15徐飞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读写模仿迁移

徐飞

【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谋“新”求“异”,不断创新,读写结合,勤学苦练,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指导,读写相宜,随文练笔,从而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本文通过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性,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迁移;模仿;创新;读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属于必修科目,其成绩是体现小学生受教育程度的一项标准。语文读写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水平。

本文通过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读写相宜随文练笔,指导学生谋“新”写“异”

读写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坚持阅读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把阅读和写作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放飞想象,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夯实作文教学的基础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前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一部分因为阅读较少、阅读范围狭窄而语言积累不充分的问题。读写结合,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一是要鼓励学生多阅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一方面每月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书单书目,另一方面在班级设立流动图书馆,鼓励学生分享书籍阅读,实现日常的语言积累。增加语言积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读写相宜随文练笔,练笔要读中变、变中练

如何指导小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引导他们读文章、“破”文章、变文章、写文章、揭规律学方法呢?我的教学策略是:读中变、变中练,举一反三读中练。

(一)读句式练表达,读句式变格练手法

例如:喇叭花开得一天比一天多。我要求学生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一种说法。有的同学说:喇叭花开得真多啊。有的同学说:喇叭花真的一天比一天开得多吗?有的同学说:喇叭花难道说不是一天比一天开得多吗?这样不断地变换句式的练习,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再例如:秋天,白桦树的叶子都染黄了。我指导学生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改变说法的方式,并且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有的说:秋天把白桦树的叶子都染黄了。有的说:秋天,白桦树穿上了一身黄衣裳。有的说:秋天白桦树披上了黄色的袈裟。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学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为写作文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二)读段析文学写法,读段析文变表达

有的课文段落,有明显的写作特色。如《翠鸟》第一段,我就指导学生学习先总后分的方式;学习《草原》第一段时,我则指导学生练习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和从大到小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有的特殊段落,我则帮助学生分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然后换一种表达方法进行习作的练习。譬如把对话改为对话描写,把静态描写改为动态描写,把正面描写改为侧面描写或迎请描写,等等。如:脑门上留着头发,像是扣了个茶壶盖。这是静态的外貌描写,上课时,我指导学生改写成动态描写。有的学生写道:“小弟弟一对大眼睛透亮灵活,经常趴在窗口注视着街道。他开心一笑,圆脸蛋的腮帮上就露出两个小酒窝。”

(三)讀篇破文练顺序,读文评法变结构

我的做法是,读一篇文章,先引导学生分析评点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改变一下叙述方式。如变顺叙为倒序,变详写为略写,变换人称等。譬如我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让学生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一篇《邱少云的战斗故事》,或是写一首诗歌,来赞美邱少云的精神,然后在班级朗诵,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学习。

(四)读文破意变课题

小学语文课本中原来有一篇文章叫《三人行》,写的是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我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特色,给课文变换一个新题目。如从内容分析,可变换题目为《在草地上行走》;从文章任务分析,可变换为《战友》;从地点 分析,可变换题目为《草地行》;从文章主题分析,可变换题目为《革命的情谊》;从题材分析,可变换题目为《向前向前向前》,等等。再例如《龟兔赛跑》这篇寓言故事,学完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换一个结尾,或续写一段故事。有很多同学写了《新龟兔赛跑》的文字,大意是:在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上,乌龟和兔子举行了第二次比赛,有的是乌龟赢了,有的是兔子赢了,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新意频频,趣味百出。

(五)读文析义变体裁

如《新型玻璃》是一应用文,学习之后,我指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的内容改写成说明书,改写成童话故事“玻璃家族”。读文析义变添情节,就是从课文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生发开去,指导学生插叙一个小故事,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 理》一文时,文中第二自然段描述了人们看到总理灵车的悲痛心情,我就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听到或看到的影视故事,口述总理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一生的光辉历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总理的敬爱之情,懂得了回忆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六)文思考换人物

譬如教《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我指导同学们想象一下故事会有什么样的新结局。有的同学说,谁也不会救它,因为它坏极了;有的说,不一定。我进一步指导,如果站在陷阱旁边不是羊,而是东郭先生,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同学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东郭先生肯定不会救的,因为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有的说东郭先生会救的,他十分愚昧,分不清好人坏人。到底会怎样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出了一个个稀奇古怪的小故事的结局。读文析义变主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主题是: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死,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学完这一课时,我提问学生: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的国家,那将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她可能被送进大学深造;有的说,她可能被送进免费留守儿童学校;有的说,她可能被一位好心人“马大帅”收养。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国》的作文,同学们奇思妙想,构思出了一系列情趣横生的小作文。

三、读写相宜随文练笔,要树立开放的阅读观

读写结合的传统做法,人们对“读”的界定十分狭窄,仅仅局限于文章的阅读。阅读是吸收、感悟、借鉴,是信息的摄取过程;而且是一种生活体验,是一种广义的阅读体验。阅读范围极其广泛,包括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文章等,同时还包括读电视、电影、网络、音乐、美术等。通过模仿电视媒体《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今日说法》《挑战主持人》等节目,让学生担任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讨论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表现自己,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新的课程观改造了知识与人的关系,也必将改变人在课程中的命运。课程不是知识的“载体”或学习内容的“运输线”,而是人与知识“相遇”的“场域”,是由人建构的。好的课程给学生理解力的培养尽可能大的空间,并在人与知识的每一次“相遇”中呈现出更多的“期遇”。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开放式的大阅读观念,开展“每日一读”等活动,由学生每天轮流上台分享一首诗或一段话,实现日常的逐渐积累,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累效果。在全班成立数个阅读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感悟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帮助学生感悟赏析作品,通过带领学生理解赏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逐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引起学生情绪的共鸣,加深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揣摩领会作者意图,真正将语言文字沉淀于心,使情感积累与语言积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读写相宜随文练笔。通过读的练习,向古人学智慧,向今人学文笔。通过写的练习,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述做人。可见,“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体验,写的过程应是一种实践,读写相宜,谋“新”求“异”,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在内容上求真,在行动上求实,在章法上求善,在语言上求美。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指导,从而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在作文教学中,力求达到读写结合零脱节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牛传发.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8).

[3] 张云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學中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2013(12).

[4] 赵会.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J].速度(上旬),2014(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读写模仿迁移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