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9-04-29 00:05吕云霄张礼廉赵冬明
教师·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养

吕云霄 张礼廉 赵冬明

摘 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要素问题。文章分析了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指出了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式,旨在促进理工科大学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人文素养;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8-0024-02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理工科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培育具有伟大心灵的卓越工程师已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使命任务。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主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而理工科大学作为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其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也必将对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大学高度重视科学素养及专业技能培训,对人文素养等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生成重视不足。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已经成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要素问题。

一、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养是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氛围的长期滋养和熏陶下,内化而成的一种精神品格,其主要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人格模式等。人文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以人文知识为基础的能力要素,还需要以人文精神为支撑的精神要素。

(一)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养成的基础

人文知识是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文学知识、历史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艺术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人文知识的学习是熏陶、引导、感染学生具备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传授,不应该是知识存储的简单转移,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内化为智慧,树立为品格。

(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养成的关键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普遍关怀,具体表现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对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从广义上讲,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为民族精神,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真谛,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国民文化素质的体现。从狭义上理解,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格,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文思想及其对人文方法的运用。

二、理工科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习主席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这也为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理工科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不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提升人文素养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文素养是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养就是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启发他们做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在提升科技素养的同时,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必修课题,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便捷途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它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容纳了世界精神文明的精华。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的启迪,不仅可以开发人的潜能,还能激励意志、规范行为及促进身心健康等,这些都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对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人文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理工科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高等教育的本质来看,其目的也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能力素质。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其对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其各方面健康协调发展。此外,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还可以拓展大学生的哲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大学生增强对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使综合能力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提升人文素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爱因斯坦提出:“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长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理工科大学在不放松专业技能培育的前提下,深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培育高素质、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其是否被正确运用已经关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才能够将科学技术正确运用到社会发展进步中,促进和谐美好生活的构建。

三、理工科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探索

人文素养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在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素养培育长期处于缺席状态,所以,转变重理轻文的教育理念是首要任务,构建文理交融的课程体系是重要基础,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文教育内容是关键环节,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是重要支撑,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学生自我培育、自我培养是重要保障。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认清提升理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和意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体制机制、法规制度、经费投入等方面重点建设,提升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文教育实施方案,以法规制度的形式确立人文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为人文教育开展做好引导、服务和督查工作。同时,也要增加人文教育经费投入,加强人文教育研究、师资培训、人文环境建设等,保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最根本的是要构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将人文学科与专业学科相互融合,还要使设置的内容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历史、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文学等学科基础课程,为学生后期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一个较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让学生明确必须选择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并记入学分,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毕业。同时,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理工科大学应该允许学生修学人文社科类MOOC课程或者指定相关MOOC课程让学生学习,完成课程学习后认定学分。

(三)科学设置人文素养教育内容,以人文教育内容支撑专业教育内容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人文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将人文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此外,理工科大学在加强人文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同时还要提升理工科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够把握好人文教育实施问题,解决好人文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问题,进而从根本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建立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升华精神情感、培育正确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和文化软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是指通过重点投入建设具有文化传统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置身校园就能够感受大学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不断增强对学校历史及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软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需要凝炼大学文化传统,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通过举办各种类别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健康、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学生优良的个性品格。

(五)培育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

人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仅仅通过课堂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其培养需求。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更加注重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通过阅读来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华,培育博古通今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升华情感,提升文字运用技能,拓展创新思维。在实践过程中,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指定书目阅读、经典图书读书活动等方式来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读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提升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周 力.试论理工类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88-89,127.

[2]王喜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培養创造型可持续发展人才[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112-114.

[3]崔 钢.试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J].学术论坛,2004(4):183-185.

[4]刘 燕.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J].求知导刊,2015(7):46-47.

[5]朱淑娟.关于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77-78,94.

[6]吴余渝.探索、构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J].文学教育,2011(8):60-61.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人文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