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9-04-29 00:01陈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

陈飞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的基础构成之一,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阅读培养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新兴的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模式不断深入并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认真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以助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发展创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建设。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阅读能力培养;小学阅读能力教学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即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其巩固学习过的词句语法知识,拓展语言文字积累,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并指导其掌握基本的文章分析和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将以基础知识的拓展巩固为基本,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经验积累,刺激自我语言分析能力的提升,从而减轻对于阅读训练的逃避心理,激发阅读学习兴趣,为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就阅读培养方面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研究,顺应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建设的发展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学结构的调整和教学模式的变革都提供了帮助,是小学语文实效性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首先,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有助于小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和教学知识。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句子排列和词语结构等知识,从而更加轻松的学习语文。其次,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语文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口语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表达能力,教师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解释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含义,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在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中,错误的培养意识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阻碍着阅读培养训练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在进行阅读培养之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培养行为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意识到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整体语文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不能深入挖掘和运用文章自身蕴含的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内容,也就不能将其传导给学生,党方面大让给学生感受文章内容,只能徒增学生们的逃避心理,对阅读学习兴趣也随着降低。除此之外,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对于阅读培养方法的单一运用,既满足不了阅读培养的全面性需要,也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能力差异,极大地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发展。

2.小学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不牢固等的学习问题。在小学阶段的阅读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基础较差,语文词汇量积累比较匮乏,在加上语文语篇意识较弱,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十分吃力等,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造成了致命伤害。不仅如此,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学生的阅读活动就成为了像十分困难的任务,学生不能理解文章内容,更不用说深入文章核心,感受阅读乐趣。这造成了大多数小学生对阅读表现出的厌烦、逃避现象,为学生日后的阅读能力培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1.强化语文基础,重塑培养观念。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培养实效的基础条件。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训练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拓展意识,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法知识,帮助其树立起整体的语篇意识,形成系统的阅读思维体系,加深其对于文章的理解,从而刺激其养成文章阅读中潜在的感性认识,深刻体会文章内涵,并主动进行分析鉴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时刻保持正确的培养观念,深刻认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强调阅读能力对于语文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作用,主动结合阅读培养与整体语文教学,推动语文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的互动互联,实现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质性发展。

2.综合教学方法,发展阅读培养。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综合运用,同样也离不开对于教学模式的变化发展。首先,语文教师要认真接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形势,认真调整阅读培养的培养教学模式,摒弃落后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情境化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阅读培养过程中,教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转移到内容分析的问答环节,帮助学生拓展赏析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培养的实效性发展。其次,教师要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精读、泛读、通读等方法的交叉使用,刺激学生的学习情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断引导學生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实现阅读能力培养与语文教学的双向发展,切实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根本发展。

3.因人施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活跃的思维,较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特点。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结合他们的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多多的听说读写,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更能集中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4.创造学习氛围,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的气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生理上处于比较感性的阶段,所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他们因为受到感情的熏陶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老师应该积极的采取各种手段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悯农》这首古诗时,老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农民伯伯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到这首诗的意境,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轻松愉悦,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影响阅读培养的两大关键因素,从语文教师和学生入手,以从根本调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只要我们在阅读培养中,始终坚持强化对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帮助语文教室重塑阅读培养意识,鼓励其综合运用多样教学方法,践行先进的教学模式,就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质性发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s1):183-183.

[2]屈静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的整合探讨[J].教师,2017,(16):41-41.

[3]赵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5):55-55.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体验尝试:阅读能力提升的法宝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摭谈阅读障碍的形式、成因与对策
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