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研究

2019-04-29 03:53王海舰李旭黄瑶王婧张颖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良性发展新工科

王海舰 李旭 黄瑶 王婧 张颖

【摘 要】 新工业革命呼唤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论述新工科建设结构的内涵特征、背景及其历史进程、结构优化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体系的设想:科教协同教育模式;天赋导向教育模式;探究式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PBL教育方式。

【关键词】 新工科;工程教育改革;良性发展;优化体系

一、引言

新工科即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二、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的内涵特征

新工科建设需要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传统教学方案培养出的所谓专业人才其实是单方面不平衡发展的结果,这样的“人才”非但不能适应时代的节奏,也不具备足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培养体系不利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只有打破传统单一的培养体系,将新工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才是解决办法。这里高素质复合型的培养方向包括但不仅限于专业领域,还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合作协调能力,全球视野,自身道德素养等。对于高校而言,不宜过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应考虑师生双方的适应情况,循序渐进地将新工科建设融入教学培养方案,逐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实现多元化培养的目标。

新工科建设结构目前处于待完善的状态,对于新工科建设结构的问题,应注重研究與实践相结合的“双5重点”。5项内核研究重点——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 5项外延研究重点——组织方式、协调机制、管理改革、评价改革、政策支持。

新工科建设结构目前包括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体系、学科交叉融合策略、师资的培养与引进方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体系讲究以人为本,以心育人。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更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范围不仅限于专业领域,也包括为人处世等其他人性化领域,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育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遵从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重点培养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全球视野等;学科交叉融合策略关键则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寻求学科交叉点,进行合理性融合,坚持社会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原则,注重学科群的模块化设计;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根据新工科建设对教师的要求,需要加大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各方面资源投入,全方面提升教师素养,实时关注新工科建设下教学模式改变对教师的影响并预备相应解决措施。

三、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1、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的现实瓶颈

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大量现实案例说明,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存在一定缺陷,尽管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学校层面积极推进,师生层面主动配合,社会层面各方资源倾斜,建立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仍存在以下三大现实瓶颈:

(1)新工科建设目前处于发展期。由于新工科建设提出时间尚短,新工科建设理论结构与现实情况下社会接纳程度难免存在差异和冲突,差异需要根据实际现实发展以及群众意向进行相关策略性调整,以现实情况为导向,改进新工科建设结构;冲突需要充分考量该理论结构冲突部分是否具有必要性,对于冲突部分的现实情况接纳性。在新工科建设结构日新月异的现实情况下,优化体系也需要做出相应整改,很难确立最终版本。

(2)新工科建设结构与传统培养方案的冲突。新工科建设结构在某些程度上彻底打翻了传统培养方案理念,新理念的建设需要师生双方共同配合完成,在此过程中,考虑由于固有理念的难以改变,新理念建设无所借鉴等现实因素引发的矛盾,各单位需要对其进行预防和及时处理,预防措施主要采取情绪疏导,做相关心理建设等,而在处理方面,需要高校自身根据本校双方矛盾点及矛盾程度进行相应调试和疏解。

(3)师生的主观接受程度以及适应程度。尽管大部分师生面对新工科建设是积极接受的,但有少部分师生仍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后开展相应引导才能适应新工科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改变;再者,由于个体适应能力,调节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存在差异,在接受新工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时新工科建设的进程还需要一定时间。

2、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的现实意义

为了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及时代发展的人才,高校需要根据学生做出完整成熟的培养计划,需要多方面因素,全方面视野综合考虑,针对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合理规划课程,这个时候,新工科建设结构能满足以上要求,达到合理度量,规范标准的层次,最大效果、最快效率落实计划。虽然由于开展时间不足,现实瓶颈等因素,新工科建设结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缺陷,优化体系还未最终确立,但以此趋势我们不难看出,优化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考虑良性发展的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

十年前的我们,没办法预料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同样,现在的我们,也不敢保证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在进行新工科建设的进程中,不仅仅应该结合现实发展,参照历史教训,还应该充分考虑未来形式,尽量最大程度上保持和发展趋势的契合度,在新工科建设中保持前瞻性和大局观,以此保证新工科建设结构的良性发展。

以大局形式来看,我们应该逐步、稳定地推进新工科建设,充分考虑,谨慎实践,以期构造完善成熟的新工科建设结构。在充分考虑良性发展的前提下,结合现实瓶颈以及主观意识,提出以下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设想:

1、科教协同教育模式

科研和教学,作为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应该是互相映照的模式,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科教协同教育模式,双管齐下,能够一定程度上刺激科研和教学两个维度的互相激励式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2、天赋导向教育模式

天赋导向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天赋,以天赋领域为导向进行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出卓越人才,以此趋势发展下去有望打破目前遇到的瓶颈以及无法解决的技术性难题,带动新工科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3、探究式學习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会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来的"来分析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存在原因,如何解决问题等,并通过不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采取一系列方式进行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及发散性思维。

4、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针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认识到自身,更深入地了解自身情况,包括天赋,潜能,缺点,性格特征,短板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更系统地进行自我管理,减少走弯路情况的发生。

5、PBL教育方式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模拟学习情境,并在此情境中进行教学,PBL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而且每个个体都可在情境中收获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可见,PBL教育方式还可实现差异性引导。

五、结语

本文以新工科建设结构的内涵特征、背景及其历史进程、结构优化体系研究的重要性为立足点,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考量,以客观的态度结合现实意义分析瓶颈存在原因以及解决路径,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进行分析优化体系的现实意义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考虑良性发展的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的五个设想,五个设想目前已经于其他领域进行应用并取得不错成果,结合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做出适量调整具有其可行性。本文大胆提出设想,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结构优化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意义和可行性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崔庆玲,刘善球. 中国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 世界教育信息,2018(04)19-26.

[2] 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38(2)26-35.

[3] 陆国栋, 李拓宇.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3)20-26.

【作者简介】

王海舰(1987.6—)男,汉族,辽宁铁岭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智能化监测与控制.

李 旭(1997.12—)男,汉族,江苏海安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类.

黄 瑶(1998.9—)女,汉族,广西百色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子封装技术.

王 婧(1998.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良性发展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构建小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论“专车”模式及其良性发展
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