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赛花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长期处于失败的阴影下,大多自卑而敏感,渴望表现自己。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他们心潮澎湃,燃起自信之火;也可能因此埋下阴影,让他们彻底失望。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对自己的言行时刻加以注意,使语言的表达更具艺术性、技巧性,学会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让爱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言艺术;尊重;理解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疾声厉色的批评,就像“槌的打击”,它换来只能是相互撞击后愤怒的火花。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比较自卑和敏感,班主任的语言越严厉,越易遭到学生心理上的抵抗,相反,给学生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做到三思而后言,我们就能和学生一起打磨出完美的“鹅卵石”。
1 教育从理解学生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就是理解。”理解不仅仅需要教师具备爱心,还需要教师适当地迎合学生的需要,懂得换位思考、自我理解与自我反思,还需要教师主动去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案例:刚做班主任没多久,我发现班上的小伟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他瘦瘦小小的个子,平时不爱说话,自尊心极强,不太合群。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小伟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常常上课走神,问他怎么了他就摇摇头说没事。
一次计算机课,任课老师反应小伟上课玩手机,对他教育后竟直接摔门而出。联想到小伟最近的表现,我追上他对他说:“我感觉得出你最近状态不太好,在我心目中你一直是个勤劳懂事的好孩子,能跟我聊聊发生了什么事吗?”听我没有责怪他反而关心他,他逐渐冷静下来,告诉了我他的烦心事。原来,小伟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常年分居两地,母亲由于不在身边对他的关心比较少,他从小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是暴脾气,对他常常非打即骂。现在父母都在外工作,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他觉得父母都不爱他。因为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他觉得很难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因此非常郁闷。了解了他的心结,我对他进行了开导,我用自己切身体会向他解释并不是父母不爱他,只是有时候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爱。后来我又联系了他的父母,告诉他们孩子的真实想法,让他们多多与孩子联系,关心孩子,渐渐的笑容又回到了小伟的脸上,与同学交往也变得更积极主动了。
2 在赏识中指出学生的不足
相互欣赏是爱的基石,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一句话可以使人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使人跳起来,关键就在于这是一句什么样的话。教师本来是希望学生好,越批评学生却越不争气,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让做的偏要做,让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只有懂得赏识、赞美、善解人意的老师才是合格的教师。
案例:一直强调学生不准染发烫发,小豪居然烫了个卷发来学校。我向家长反应情况,没想到小豪的妈妈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给小豪找各种借口。我终于明白小豪完全是被妈妈宠出来的呀,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找到了原因,我不再单纯的找小豪说教了。我召开了一节“仪表之礼”主题班会,课上我请大家讨论了一下作为学生要注意哪些仪表之礼?大家纷纷发言,终于将话题引入到发型這一点上。我问大家:“你们觉得小豪长得帅不帅?”大家纷纷起哄说“帅!”然后我顺势说:“嗯,我也觉得小豪长得高大帅气,如果能换个自然的发型就更帅气了。”这时我看到小豪的脸红了起来,我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课后,我又找小豪谈了谈,我对他说:“你看,大家都觉得你很帅,简单自然的发型其实更适合你,周末能去把头发处理一下吗?”他点点头。
3 对学生实施宽容之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候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 学生的错误时往往内心比较脆弱,情绪不佳,他们原有的心理平衡已被打破,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我们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用爱滋润他们的心田,完成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
案例:安全是每周班会课必提的一个话题,但即使这样,总有一些学生让我头疼,比如小浩,平时没事喜欢和同学打打闹闹,为此我经常找他谈话,而他每次都信誓旦旦的跟我保证一定不会有下次。就这样两年多小浩倒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
一天晚上,小浩和同学开玩笑时把宿舍玻璃弄碎了,他的手腕被割破了。当我知道的时候他已经自己去医院包扎好了。我又着急又生气,立马责问小浩:“出了事为什么没有告诉我?”他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我意识到此刻小浩需要的更多的是关心,这次犯错他也得到了教训,正是教育他的一个好机会。我又说:“老师并是不想责怪你,只是你受伤了,老师担心你的手会不会有问题,担心你身上带的钱够不够。看到你没事我就放心了。玻璃坏了,我会帮你们报修,下次一定要注意啊。”听到我这么一说,他认真的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我说:“老师相信你。”小浩开心的笑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更要有魅力。教育无小事,细节显智慧!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 叶小媚.中国师德手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 彭剑飞.班主任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