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少玲
内容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是阅读能力能够直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从阅读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阅读能为写作提供更好的方法、阅读能为写作奠定思想的基础等三方面对该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 写作 材料 方法 思想
目前,中学生阅读量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给他们讲清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其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其自觉阅读的动力。阅读与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各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互相替代;但它们之间又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和提高,能够直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阅读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这里说的是学识的重要。写作能力的获得依赖于知识的掌握,而知识的掌握除了依靠社会实践之外,主要的是靠刻苦的读书学习。因为人类社会的知识面是非常广阔的,生活的内容是无比丰富多彩的。但是对每一个人而言,其生活面肯定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不管他是如何的见多识广,接触的人和事是如何的多,也不可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他的见识一定是有局限的。然而借助于阅读,人们就可以超越这些限制,跟随着书的作者周游世界,漫步历史,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所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都无一例外地十分重视阅读学习。西汉经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阅读的人,必然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素材丰富,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写作,就能够做到迅速提高。中学阶段是阅读的最佳时期,因此,应该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积累,为写作初步足够的的材料。
二.阅读能为写作提供更好的方法
有了写作的材料还远远不够,必须有合适的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写作方法的获得一方面可以学习写作理论,另一方面就是从阅读中获得。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智力活动,学得了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写作方法。阅读能力越强,阅读的书越多,了解的写作方法也就越多、越熟悉,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说,勤奋读书,从中获得教益,写文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人们学习写文章的直接方法就是从书本上模仿,一篇范文所能给予学习者的启发往往比很多条写作理论更重要,因为写作要经过一个模仿的阶段,做到模仿而不抄袭,则需要更多的阅读。不阅读,就无从借鉴,无从取法。只有精心地阅读,透彻了解古人的经验,全面掌握成功者的写作方法,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发展,才能丰富写作理论与方法。
写一篇文章如此,掌握某种文章体裁也是如此。每一种文章体裁都各有特点,各有传统。如果你没有读过散文,你自然不会知道散文的特点,那么你就不可能无师自通地写出散文来。欧阳修说:“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说的就是从阅读中熟悉写作方法。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阅读多了,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各方面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逐步熟练,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阅读能为写作奠定思想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写文章是受自己的思想支配的,有了写作材料,掌握了写作方法,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写出文章来。要写出好的文章,作者必须砥砺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思想的磨练,品德的陶冶,除了依赖社会实践以外,善于阅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是从广义上说阅读的意义,我们这里主要是说阅读对人的思想形成的作用。诚然,阅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阅读历史作品,可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阅读文艺作品,可以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阅读,对于以前不够明白的东西会更加了然于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以形成,从而正确地指导自己的写作。
综上所述,阅读是采花,写作是酿蜜,这可以用来比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采集花粉的能力越强,采集的花粉则越多,质量也就越高,酿成的花蜜也就越多,越精良。也就是说,阅读能力越高,读的书也就越多,理解吸收的也就越好,写作的文章也随之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