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
内容摘要:美术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学科,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便能学习一些更加专业的美术技巧。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也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家长的重视,因此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课堂导入是初中美术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学生不仅能够让学生集中课堂精力,还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初中美术的课堂效率更加高效。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导入 结合生活 信息技术 提出问题
初中美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很多学生将初中美术课堂当做一种缓解课堂压力的方式,对其有着一定的兴趣,但是在学习效率上却不尽如人意。教师这时要转变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更加专业化与正规化,课堂导入便是很好的方法。课堂导入需要教师在进行教授知识前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这样引导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好的效果。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美术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进行一番探究,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结合生活,快速进入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很多教师应用在很多学科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简单、快捷等诸多优点,因此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如果只谈论关于美术的理论知识,会使课堂显得空洞无味,时间一长,学生对于美术仅有的兴趣也被消耗殆尽。教师应该将美术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不只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实际作用,从而消除学生对美术的抽象概念,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授“创造天地——暑假生活记录册”这部分内容时,我简单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了讲解,并教授给学生一些基础技巧,之后便让学生对自己的暑假生活用美術来进行描述。这样一来,与暑假有关的各种素材变都成为了学生需要用到的对象,游泳、烈日、西瓜、旅游等等,为了使用这些素材,学生会自主地学习相关的美术技巧,避免了教师在正常教学中所出现的学生不喜欢等状况的发生。将美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在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美术技巧,可谓一举两得。
二.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知识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上的使用可谓屡见不鲜,而且两者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或者是一些互动性和观赏性较高的内容,这样课堂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状态与反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与疑惑点,并以此为基础为后面进行的教学做出充足的准备,对症下药,使课堂变得更有效率。
例如,在教授“校园生活——校园环境标识设计”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其不仅需要学生的美术功底,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意与想象力,而学生并没有相似的经历与经验,我便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环境组织的代表标志,比如世界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还利用一些小视频让学生了解了这些标志的创作过程,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与含义,希望学生能从中学习到相应的技巧。为了给与学生更多的灵感,我还让学生观看了一些世界著名企业的标志,华为、中国建设银行、微软、大众等等,以此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能够设计出较为满意的作品。
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也是初中美术课堂的导入方式之一。很多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没有强烈的目的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重点在哪里,于是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刻苦但是收效甚微的状况。在进行初中美术的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试着提问学生一些与知识有关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去学习,并从中不断找寻答案。通过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思考,既能强化学生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盛唐气象”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解了关于“画圣”吴道子的生平事迹,中国自古以来的画家很多,而被称为“画圣”的,便只有其一人。以此为开端,我让学生带着对“画圣”的好奇,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同时让学生思考唐朝的画风为何是如此风格,因此学生在了解唐朝画作的同时也对唐朝的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又比如在教授“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原理,提出了一些像“淋雨喷头的灵感是来自何处?”、“不粘锅的原理又是为何?”等问题,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去主动思考,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细节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初中美术课堂的导入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
[2]王玉冰.初中美术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实践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