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克
【摘要】本文论述发挥单元导语导向作用的策略,指出教师要宏观解读单元导语,引领学生了解单元全貌;要微观研读单元导语,引领学生明确学习方法;要根据单元导语进行统整联读,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进行必要的删选,确定每课教学的侧重点。
【关键词】单元导语 单元全貌 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96-02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由一个个单元组成,单元内部包含课文、导读、注释等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分别构成教材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与写作系统。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继承与延续了这样的结构特点,同时也进行了调整与改进,其中单元导语(也称“单元提示”或“单元导读”)作为助读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体现编者意图、揭示单元主题、点明单元学习内容的重要作用,对本单元学什么、怎么学进行了明确的提示,是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的重要抓手。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发挥单元导语的导向作用,使教学不走弯路、更为高效。
一、宏观解读,了解单元全貌
“导”,即引也。部编版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就是这个单元教与学的提示语,设置在单元开篇。从语句表达上看,部编版单元导语句式整齐、语言优美;从内容上看,部编版单元导语揭示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要点,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简洁明快,以对仗的语言揭示了单元内容,表明该单元以展现四季之景为主,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主题。
基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思考:这个单元描写了哪些自然美景?课文的语言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巧妙融通客观之景和主观之情的?在正式走进这个单元之前,教师组织学生悉心研读导语,就可以明确单元学习的任务、目标,借助导语使得整个单元的教学纲举目张。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来看,本单元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作为典型的写景类散文,从自然四季的特点入手,展现了不同季节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着力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感受字里行间中流淌出来的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从知识与能力的维度来看,就需要从《春》一文的语言中想象描绘的情境,领略春天景色的勃勃生机;就需要从《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揣摩并品味文本内在的语言之美,辨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就需要从《雨的四季》中把握好文本的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
虽然单元内部的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质,但被教材编者编选在同一个单元中,就意味着他们有着共同的属性与教学价值。单元导语的价值之一在于让教师与学生在正式的教学之前,就能够对文本形成整体性的把握与领悟,从而为整个单元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微观研读,明确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部编版教材采取人文主题、学习策略双线并进的结构,导语的设置一般也依循着这两条线,一段揭示单元主题,旨在让学生大体了解文本内容和情韵,另一段揭示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在提示“学什么”的基础上指出“怎么学”。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教材的单元导语,在阅读方法方面强调朗读和默读及精读和略读的运用,在阅读策略方面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编排,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有了这样的“干货”在手,教师的备课、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回忆童年”,旨在借助不同类型的文本了解不同时代下儿童的学习、成长经历。在单元导语中,编者提出了本单元重点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回看,連贯地将课文读完,在相应速度的要求下保障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并提出要能够在默读过程中关注文本中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关键语句,借以把握文本、了解文本大意。这样的导语就真正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上,从“怎样学”的视角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和指引,为教师解读本单元课文提供了准确的视角,更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了重难点。这样的单元导语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思路和脉络,让师生对话有所依循。
教师在具体课文的教学中要落实单元导语提出的学习方法。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例,在单元导语的“提点”下,我们关注的重点就不应该在景物、三味书屋特点等层面上,而需要聚焦于典型的言语形式。另外,此文篇幅相对较长,学生在阅读时一气呵成,容易犯下一叶障目的错误,就需要选择一个精准的切入口。鉴于此,笔者对两个课时的教学进行这样的规划:第一课时,组织学生不停顿地默读课文,着重理解紧扣特点展开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并通过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童年的无穷快乐;第二课时,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体悟寿镜吾先生的形象特点,领悟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最后统领课文,深化作者童年时期的学习之乐。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指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每个单元应着力展开的训练点都蕴藏其中。教师只有真正厘清了单元导语中提出的具体学习方法,才能为解读单元主题、解析单篇课文探寻适切而明确的方向。
三、统整联读,凸显学习重点
有了单元导语的支撑,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视角抓住单元和课文的教学方向,不至于走上教学的歧路。但是我们不能在每篇课文中都单一地强化相同的知识与方法,而应凸显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一课一得,并将每节课中的“得”有机串联,让学生在温故知新、新旧交融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的教学中,笔者统整本单元的导语和本课的预习要求,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学习课文有详有略的精妙构思;2.默读课文,感知紧扣特点描写人物的写作效果;3.默读课文,找到课文夹叙夹议的语段,感受其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从单篇维度来看,这样的目标设置充分体现了这一篇课文所蕴藏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在自主默读环节中感受牧羊人无私奉献、坚毅执着的优秀品质,但是,从单元全貌的维度来看,上述三个目标就应该有所侧重,其中第二个目标可以作为次重点处理。首先,本单元的训练核心是默读,旨在训练学生在默读中圈画关键性语句,梳理文章的脉络;其次,在对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描写人物的方法有所体悟,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就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描写方法展开了细致的教学,还特意针对此文进行了“写人要抓住特点”的专题写作训练。为此,围绕特点写人物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展开,教师退隐台后稍作点拨,而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第一个目标和第三个目标上,避免没有重点地无谓重复。
经典名篇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我们无法也不需要将这些教学资源“一网打尽”,而要进行必要的删选,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合理取舍,直击要害,设置契合单元导语的教学目标。虽然放弃了其他大量的教学资源,但这样的目标在聚焦中体现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而在单元整体性视角的关联下,每篇课文、每节课的“得”都相互联系而不重复。
正所谓“举一纲而万目张”,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既涉及整体,也聚焦具体要求。教师只有准确研读、切中要害,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畅通直行。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