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杰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现在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重视着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了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在班主任教师的教学中,需要将德育教育与日常教学进行结合,激励的策略能够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导向性的指引,并且使得学生逐渐的培养出相关的行为习惯。因此,激励策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于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 激励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280-01
引言
在我国的总体教育目标制定中,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明确的理念阐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德育的教育进行心理上的重视,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对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引。激励策略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促进策略,同时能够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提供稳定的助益,推动教师教书育人整体水平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于激励策略的实施进行重视。
一、激励策略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激励政策的应用全面性不足
在激励政策的应用中,需要重视在学生的精神领域以及物质领域给予同步的激励。激励政策的应用较为广泛,由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程度不同,往往使得策略应用的效果不够显著。例如,在笔者的观察中,就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在某班级中,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物质的激励政策,在学生的行为符合于小学生的道德要求时,经常有物质奖励的作为激励。由于物质奖励的过于频繁,教師对于学生获得物质奖励的荣誉感没有做出强调,因此物质奖励被学生视为理所当然,并未在物质的奖励中获得同步的精神满足。
2.对于激励的长期性结果关注不足
在教师进行应用激励手段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对于激励策略应用的长期性结果关注不足的现象。具体的表现为,在进行激励政策时,教师通常对于累积性激励策略的制定未进行关注。这是由于在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稳定能力不足,需要在学生良好行为产生的同时即刻进行关注,对于延迟满足等心理理论的应用不足。这会导致学生行为的出现仅仅是暂时的,没有促使长期习惯的保持。
3.缺乏完整制度体系的确立
事实上,激励策略本应该是教师德育制度总体中一个部分的体现,许多教师在应用激励策略的过程中,缺乏对于整体制度的关注。这就导致了德育的效果不足,教师在激励策略的应用以及学生在接受激励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等的现象。
二、激励策略的优化实施
1.在应用中重视激励策略精神、物质激励的全面性
教师学习儿童心理学的过程中,能够对于学生的心理进行系统的掌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引导中,由于各种情况的不断出现,教师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采用灵活的策略,逐渐的将会偏离认知的系统。教师会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心理感受的认知能力不足,因此在激励的过程中对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同步应用不足。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教师需要对于德育的整体工作目标进行反思,适当的减少应用物质激励的策略,将物质激励赋予精神激励的意义与内涵。例如,在每周的定期总结中,教师设置一个专门的颁奖仪式,对于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要充分的重视仪式感的体现,使得学生能够将得到小奖品作为继续激励行动的一个标志物,而非是普通的生活学习用品。
2.重视长期的应用激励策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激励策略的应用中,教师需要结合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对于激励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例如,在每周定时的表扬班会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评分与记录,并且将记录的内容作为长期的一个的结果进行体现,在这一过程,可以在班级的板报位置部分设置道德之星,使得学生能够不断为自我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行努力。教师需要重视,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式的关系,能够在促进学生能力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与教学的进步。
3.建立完整的德育激励制度体系
由于在德育中激励手段的应用与现实的生活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在教师应用激励政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完整的德育策略进行。在小学阶段,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受到知识程度以及人生经历的影响,能够达到的行为程度不同,教师需要据此作出判断,制定符合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激励制度体系。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普遍处于初步熟悉交往规则的阶段,教师倡导学生彼此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即可,在学生达到了这样的要求之后,及时的应用激励策略,应用量化的结果进行奖励。
例如,团结合作一项是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合作精神也是学生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德育教育的课题活动,首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再以举手表决的形式统计和确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题目;其次,给小组成员自主探讨和商议的时间,将活动的规划落实到实际活动中,并执行活动任务;最后,进行汇总,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对活动进行概述,并由班主任和班级同学共同评选优秀小组。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着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以及特点进行教育,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激励策略。同时,教师需要注重于激励策略应用的结果,将学生的行为成果进行长期的累积性叠加,使得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感受到自己行为能力的进步,取得师生双方都能够认可的德育学习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47.
[2]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23):89.
[3]刘天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47.
[4]赖则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7(0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