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2019-04-25 00:09李江辉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

李江辉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变得越来越明显,需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渗透进入更多的德育内容,让学生们的素养实现全方位的提高。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的渗透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与各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进而有效地推动我们国家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部编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012-01

基于初中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他们的心智还不完全成熟,思想还不是特别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们进行耐心的引导,通过在授课的过程之中渗透进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们的法治意识,这对学生们的人格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之中,要积极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一、传承我国优秀的道德文化

我们国家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发展的过程之中,积累和培育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比较出名的孔子和老子等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论语》《孟子》《老子》等书籍流传至今,影响着无数的中国人。基于以上的原因,老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授课时,也应适当的渗透进入传统文化的因素,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老师可以在上课时向学生们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后去阅读这些景点的名著,进而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印象,了解其中的精华,使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实现全方位的提高。

比如,在《大学》这本书中,提出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的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古代先贤对于个人品德的深刻认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二、传承我国优秀的家庭教育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渗透进入了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这是因为,在目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务必要引起相关人员保持足够的重视,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对学生们进行家庭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感恩意识。另外,还能够让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严格的遵循各项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充足的精神和动力,促使学生们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所以,在老师授课的时候,要进行精心的准备,把课堂教学同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的融合,让学生们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和修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些具有深刻内涵和道理的话语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素材,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在授课时通过对学生们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知道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们养成勤俭节约,“不铺张,不浪费”的良好习惯。通过采取以上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们的道德素质不断的得到完善和补充。

三、传承当地优秀的民俗文化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特别是民族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地区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基于以上的原因,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教学的内容同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有机的联系,来提升学生们的直观感受,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比如,不同民族在端午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往往拥有不同的习俗,再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可以根据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特点,设计专题性的课程,通过采取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对本地区的习俗了解的更加透彻,另一方面还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和当地的民族习俗进行融合,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使学生们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四、传承我国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国家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基于以上的原因,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应该对历史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学生们来说,通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让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得到很好的强化。

比如,《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授课的时候更加关注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养成,并且在教学的时候,还融合进入了生活之中的实际案例,运用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感到更加亲切,进而达到提升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的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之中融合进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为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应该引起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保持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们的人格和品行更加健全,具有一举两得的重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安生旺.《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下),2017,09(1):89-90.

[2]楊晶.捕捉“微”镜头“润物细无声”——例谈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08(12):19-22.

[3]许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以《道德与法治》为例[J].才智,2017,04(21):75-75.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