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视角下的二轮复习策略
——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例

2019-04-25 02:02辽宁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1期
关键词:题干时空全球化

辽宁

历史学科高考二轮复习一般围绕着高频考点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在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体系的同时,找到重点、难点,并进行有效地突破。从近年高考试题的命制来看,考查题型固定,试题结构稳定,但考查角度多,灵活性强,体现出大量采用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的特点,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入分析高考真题,精准找到高频考点和重难点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二轮备考复习。现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专题为例,结合近年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全国卷高考真题,谈谈二轮复习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以提高二轮复习的备考实效性。

一、高考试题的统计与初步分析

表1 2014—2018年涉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高考试题统计

续表

表2 2014—2018年涉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试题与教材内容契合度统计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近几年来,考试中心命制的历史试题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专题的考查频率较高,据统计2014—2018年的全国卷中,该专题共出现了7次,多集中在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且多为第35题,从考查角度来看,“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为高频考点,从设问角度看,问题设置集中于“原因”“影响”,分别为5次和2次。数据显示本专题复习的重点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欧洲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结合2017版“课程标准”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本专题复习难点为: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区域化及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认识历史的不可逆性,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

二、近三年全国卷相关高考真题分析

例1.(2018·全国卷Ⅱ·35)20世纪60 —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B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中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突出对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60 —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确定了时空限定;设问“这一变化的原因”,学生需要明确设问主语“这一变化”指的是“农村经济发展”,并将这一信息放到题干限定的时空中分析。结合选项信息判断:“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启动,1951年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欧洲农村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要求相符,故B项正确;二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福利制度并不断发展完善与题干欧洲农村经济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1973年,且属于货币金融体系,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例 2.(2017· 全国卷Ⅰ·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 —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世界经济秩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两极世界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突出对唯物史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查。题干提供信息:①时间信息1976 —1999年;②由七国集团到八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俄罗斯的加入,暗含信息为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中国、巴西和印度的加入,暗含信息为第三世界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③由解决世界经济难题到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国际经济发展,暗含信息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设问提供信息:设问为“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明确这一历程的含义是,伴随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经济集团的变化即世界经济秩序的改变。据设问信息等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B选项片面解读信息,只提及经济领域而忽略了政治格局,而且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是在19世纪晚期,其表现是跨国公司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C选项内容与题干信息时空错位,“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就进入世界体系”是在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而出现的现象;题干中的“集团”只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属于概念混淆,因此D选项错误。

例 3.(2016· 全国卷Ⅰ·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分析】本题考查必修Ⅰ中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中的马歇尔计划,与必修Ⅱ中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之间的联系,突出对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学生需要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题干信息提示马歇尔计划“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与“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联营”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解20世纪中期美国这一对欧政策有利于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其余选项均无法与题干信息建立起相关关系,为错误选项。

三、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1.突出时空观念,形成知识网络

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对“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为: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

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专题的相关高考试题分析时,会发现“时空观念”这一素养是其常见的考查角度,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应注意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置于大的时空框架中;同时选择题的考查时间阶段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但如果是非选择题,其考查角度就有可能追溯到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同时还应注意将中外置于同一个时空下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在复习时应从中外关联和古今贯通角度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见表3)。

表3 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与中国

2.关注重点知识细节,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主要以课本为主,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夯实基础知识。二轮复习应该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频考点和考查重点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关注细节,加深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在复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行程的相关内容时,作为调整世界经济贸易手段和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其他两大支柱存在很多的不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属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前者属于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后者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

在此基础上,二轮复习时应再深入一步分析,关联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联合国的专门机构,那么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1947年原定的国际贸易组织流产了,仅产生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一“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发展变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完成拓展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教学目的。

3.搭建合理专题复习模式,强化复习效果

二轮复习时设置的复习专题宜小不宜大,同时应注意与高考真题的紧密结合。例如高考全国卷历史第35题,一般为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那么可以分别从世界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设置专题复习,同时配以针对性高考真题训练。具体模式为:

知识建构+专题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考查检验

必须强调的是对解决问题情况的考查检验环节, 是二轮复习落实的关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细微之处的积累,认真踏实地做好复习的每一个环节,是师生从容面对高考的利器。

猜你喜欢
题干时空全球化
数字算式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全球化陷阱
时空之门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